文/许卫
年味就在年俗中,贴对联、穿新衣、团圆饭、压岁钱……还有放鞭炮———不过,出于安全、环保等因素的考虑,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禁放了。于是,免不了有人感叹春节没有了年味。放几串鞭炮,造几声响动,确实添了几分热闹。然而,倘若年味仅赖于此,春节将是何等廉价?
中国人过新年,以春节为始,即农历新年,区别于西历元旦。农历者,有二十四节气,无不与农事有关。春节之年俗,正生长于这样的农耕社会。
农耕手工劳作的年代,生产力不甚发达,商品匮乏。故而,过年穿新衣、吃大餐是难得的奢侈,也是最美的回忆。
这个年代,最大的问题已经变成了物质过剩。但是,我们的春节,我们的年俗,依旧停滞于农耕社会。或者说,我们的身体已经跑进了工业社会,可精神还留在身后的那片土地。
尽管逢年过节,许多地方都会为营造年味而努力,举行乡村过大年之类的活动,试图再现旧时的年俗。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样的东西,都只能称之为年俗表演,就像许多非遗项目,脱离了土地,便失去了灵魂,注定会在城市的混凝土森林中消失。
年味愈淡,不是岁月远了,人情淡了,而是社会变了,生产发达了,物质丰富了,人们却没有找到新的精神皈依。新的社会,需要新的年俗,有些陌生,但我们需要作出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