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里家荣“松菇”往事雨荷  漫画  西安印象挡不住的诱惑放下是一种姿态光荣退休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8558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0-08-07

诗里家荣

梁晓声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梁晓声,当代著名作家,去年作品《人世间》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第一名。倪家荣,上海市作协会员,长期从事新闻工作,退休后任上海《炎黄子孙》杂志执行编辑。著有《晨歌》、《晨风》、《晨曦》、《常青的桂花树》等诗集。

我在复旦大学时,倪家荣是我同学。不但同一宿舍,而且是我“上铺”。因他年长,我们都称他“老倪”———那已是四十几年前的事了。毕业后,他分到了宝钢,我分到了北京。四十年间,我很少去上海,他也很少来北京,没再见过。我与其他同学偶通电话,自然会问“老倪如何”。对于他的情况,基本还是了解的。

直至三四年前,才终于与上海的各位同学齐聚于上海,其乐融融,相叙甚欢。这时的我们,已都老了,也都退休了。

最近,老倪将他出版的两本书寄给了我,一是《晨曦》;二是《晨风》。当时我事多,半月后才静下心来拜读。同是复旦创作专业学子时,老倪是不写小说的———他的兴趣似乎在报告文学、人物特写、长篇新闻通讯方面;偶而,也写散文。

所以,我判断他那两本书,要么是散文集,要么是报告文学、人物特写与新闻通讯的合集。

一翻开,不对了———竟是诗集!

这太使我意外。相叙于上海时,他也一句都没谈到诗嘛!

困惑之下,拨通了他的手机,先请他答疑。

他说参加工作不久就开始写诗了。工作忙,只能写诗,越写越爱诗了。

他说已出了三本诗集了,第四本正在编印中。

我惊讶地问:“已码二三百首了吧?”

他淡淡地说:“那肯定是有的。”

结束通话,我以初读一位老诗人之诗集的肃然心情,逐字逐行读起“倪氏诗”来。

一个人,从年轻时就开始写诗,写了四十几年,写了二三百首,他还不是诗人吗?

当然,是的!

故我以后,要以“诗人倪家荣”来看待他了,这可与我记忆中那个同学倪家荣太不相同了。

然而我对于诗终究是门外汉。

我的总体印象是———老倪的眼,仿佛已修成了一双诗人眼,尤其当他以旅游者的身份出现在一处很向往却又从没去过的地方时,总能从许多方面看出诗意来。当然,大多数人都如此,但写不出诗。老倪将那诗意用诗呈现出来,故大多数人是大多数人;诗人是诗人。

老倪的心,仿佛已修成了一颗诗人心,不仅装得下种种美,还装得下忧与思。欣赏也罢,赞叹也罢,联想与感悟也罢,都是需要激情的。老倪的诗人特点的激情,极有热度,也很深郁。我觉得他人虽老了,但诗心一直年轻。

《晨曦》中的多数诗,使我耳边响起一首美好又经典的歌的旋律———《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那是一首女声小合唱,民歌风,曲调旖旎动听。我感觉老倪就像被姑娘用歌声劝说“留下来”的“远方的客人”。他的犹豫似乎只有一点,用他的诗句来表达那就是———“美丽的姑娘,你能嫁给我吗?”

《东北姑娘》一首,证明他的诗心是多么的年轻呀!似乎仍渴望再当一次新郎再入一次洞房。

《故乡拾贝》一组诗,属于咏叹调风格的诗风,激情变成了深情,爱家乡爱母亲的情愫,一咏三叹,欲言还休。

《参观沈阳 “九一八”纪念馆》、《辛亥革命百年祭》、《清明谒烈士墓》等诗,叩古问今,缅怀英烈,思考大变局下历史更替之风云,另有一种情怀的流溢。

对故乡和母亲的爱,依然表达于《晨风》集中。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市区与崇明实在是近得很的两地,老倪也并非远离故土与父母的他乡游子,何以一咏再咏,一颂再颂?只能有一种答案———城市因其非乡所以无法成

为人的故乡,也难以勾起所谓乡愁。而城市人的家,说到底只不过是居所,与家园二字也难同日而语。而崇明相对于老倪却是“风景那边独好”的故乡,他在故乡有真正意义上的家园;他的母亲生活在那样的家园不啻是老年人的一种福气。那么,他的故乡诗,流露的未必不是一种油然的幸运和自豪呢!

《晨风》集中开始出现写城市的诗了。相比于美好家乡,城市使人不那么适应,不那么中意的方面自然较多;老倪用诗表达了他的不以为然甚至反感———我特理解。

老倪的第四本诗集也就要出版了。毫无疑问,他这位老诗人还会继续写下去。关注他的诗的人,也将会看到第五本,第六本。

写诗将是他晚年更加依恋之事。

我衷心祝老倪与诗的关系如银婚,如钻石婚!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中国宝武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同济路3   邮编:200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