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家里孩子多,父母顾不过来,常常把我送到农村的四个舅舅家。于是,我童年的很多时光都散漫在村头那棵枣树下和广阔的田野里。乡村的记忆在身体里根深蒂固,以至到了学龄期,每年盼望着暑假,迫不及待地到舅舅家。
忘了是哪一年,暑假回老家,二舅舅和二舅母可能因为儿子家添人进口,住房不够,有一段时间他俩住在“上面”。所谓“上面”,就是村西头废弃的晒谷场。晒谷场地势较高,下有一口不知名的塘,边有一屋两间房,二舅和二舅母就住那里。其中一间是牛棚,他们在那烧灶做饭就餐,另一间当卧室。牛棚里还养着一头牛,当时牛还是生产队的公共财产,每天由村民轮流放养。
虽说是牛棚,但房屋高大空阔,两间房被二舅母收拾得干干净净。我经常到“上面”,看那头寂寞的牛甩着尾巴,嘴里不停咀嚼着,或躺卧或慢踱。也没在意有什么异样的味道,倒是因为那里地势高,周围没有其他房屋阻挡,感觉风大凉快。
那天,二舅母喊我和姐姐吃饭。傍晚,一场大雨过后,空气格外清新,我和姐姐从村头路过杨子塘,穿阡陌小道,过田田荷叶,到了“上面”。二舅母早已备好饭菜,只等我们。她说:“不下雨,外面凉快,我们在外面吃吧。”我们连说“好”。晒谷场土地硬实平坦,不像村里其他地方一下雨就泥巴满路。于是,一张竹床摆放在偌大的晒谷场,毛豆烧鸡、青椒河虾、红烧茄子、清汤冬瓜……我们分坐竹床边,就着徐徐微风边吃边聊。
“快看快看!”我发现一道彩虹横跨天际,禁不住连连感叹惊呼。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真正的彩虹,而之前只能在书上通过彩色图画、美丽语句想象它的模样。夏日傍晚,微风清凉,农家菜食,彩虹如桥,和二舅二舅母在晒谷场说着寻常小事,笑声朗朗。
后来,在学到孟浩然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这首诗时,我的脑海里自然而然地呈现出记忆里的场景。再后来,每每看到丰子恺的村居漫画图,时光的列车又驶回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