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轩面场圃新工艺炭黑的开拓者湖天一色甲辰夏日拾零退休十年遥远的小学时光婆婆的礼物探访曹角湾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8950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7-19

新工艺炭黑的开拓者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成功的花环总是献给勤奋工作的人们,耕耘之后必然是丰硕的成果。”

--朱永宁,全国劳动模范、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曾为宝武炭材技术专家、苏州宝化总工程师,现为宝武碳业苏州宝化退休职工。

关山初度

1982年春节前夕,刚大学毕业的朱永宁被分配到了苏州宝化(原苏州炭黑厂)当技术员,意气风发的他想大干一场。当他来到车间,看到浑身上下乌黑的工人,车间里到处飘浮着黑色粉尘,就连工厂周围飞过的麻雀也是黑的,他的心里凉了一半,思想也有些波动。厂领导给他讲述了苏州宝化的创业史,激发起了他的斗志。

那天,他看到机修工人正在检修一台干法造粒机,好奇心使他跟着检修工人一起钻进设备里,出来时正好有个同学来看他,整张脸除了眼睛和嘴巴,其它全是黑的,同学半天都没有认出来。因没有经验,钻进设备前也没换里面的衣服,结果毛线衣洗了三遍都洗不干净,最后只好扔了。面对污染如此严重的工作环境,朱永宁没有退缩,立志要为改变企业的生产环境而奋斗!

朱永宁大学毕业分配到苏州宝化,工厂十分珍惜,安排常日班工作。为尽快熟悉生产工艺,他主动要求下到班组跟三班,从原料处理到产品包装逐个生产岗位跟班实习,很快熟悉了生产过程。但是,有关炭黑专业的技术书籍寥寥无几,他联系专业研究设计单位,自己掏钱订购了炭黑行业唯一一本专业期刊《炭黑工业》进行钻研学习。

1983年工厂进行炭黑新工艺改造,朱永宁被调入项目组,参与承担生产线的工艺设计工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他不懂就向老工程师请教,向有经验的工人师傅请教。短短几年时间,竟然将工厂所有年产1000吨的传统工艺炭黑生产线升级到了年产2500-4000吨,大大提高了炭黑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矢志弥坚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化工部下达年产15000吨湿法造粒新工艺硬质炭黑国产化攻关项目。朱永宁参与该项目原料处理工段的工艺设计、DCS组态编程,是生产装置的开车总指挥。

该生产线对原料油含水量要求非常严格,而传统焦油脱水技术达不到标准,他千方百计寻找解决方案,最后与武汉大学合作开发了一种新型焦油脱水新技术,成功解决了技术难题。

该生产装置对工艺控制的精度要求也非常高,当时DCS设备需要进口,技术资料全部是英文,一套资料堆起来有一米多高。参加组态编程的技术人员都是第一次接触DCS系统,为提高消化速度,几个技术人员分头翻译,朱永宁更是不分白天黑夜,一人翻译了二十多万字。大家通力合作,最终圆满完成了组态编程工作。

1992年底,我国第一条年产15000吨湿法造粒新工艺硬质炭黑国产化建成投产在即。由于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大家事先对可能遇到问题做了充分预估并反复演练。即便如此,总指挥朱永宁的心里依旧没底。

果然,难题还是来了。生产线试车准备就绪,所有动力设备都运转起来了,就在即将投料试车的关键时刻,尾气炉现场控制柜出现控制异常。朱永宁与另一位控制工程师连夜对图纸、电气接线、电气元件一一检查,经过两天两夜连续排查、试验,最终确认故障是由电气干扰引起,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大家还在欢呼庆祝,洗澡池里的朱永宁已鼾声如雷……

在朱永宁的带领下,我国第一套年产15000吨湿法造粒新工艺硬质炭黑国产生产线在苏州宝化投料试车成功,标志着我国炭黑工业跨上新的台阶。2000年,朱永宁又成功开发了2万吨新工艺软质炭黑生产装置,填补了我国大型化新工艺软质炭黑生产装置的空白,标志着我国新工艺软质炭黑生产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中国宝武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同济路3   邮编:200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