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顺
安阳美食“三不沾”,金乌跌落白玉盘。安阳
美食“三不沾”,香香甜甜过小年。
安阳的元宵节叫小
年。安阳人的年,不过正月十
六、不去安阳桥赶会,不算完。赶会,急急忙忙赶赴庙会。去晚了,摆摊的没摊位;太迟了,东西精光,人稀稀拉拉,逛会的也没意思。熙熙攘攘,琳琅满目,那才叫热闹。
安阳桥上下左右,春的脚步声清晰可辨。憋一冬的垂柳冒出绿芽,迫不及待的迎春吹起小喇叭,河里的鸭子追赶着鱼儿的水花,桥上的小石狮搔首弄姿千姿百态。人们逛庙会吃零食,给小孩儿买一两个红缨枪、大刀片、陀螺、风筝,还不忘转一圈袁林,折一枝青翠欲滴的柏枝回家,老人说可以驱邪祛病。当时的人,只顾自己除百病,不管老柏掉眼泪。
安阳桥庙会离家远,一口气走去有点儿累。妈妈的姥姥家在北关,歇脚喝水当驿站。亲戚拉着奶奶一说没点,饭时不让走。这时我最高兴。小年里吃饭必有“三不沾”,老人孩子都喜欢。“三不沾”主要用鸡蛋蛋黄。我家的鸡下蛋给奶奶吃,小孩子生日才有鸡蛋吃。过年时孩子有肉就满足。姥姥的婆家娘家,大户家底厚,随时可以吃上鸡蛋。
凉菜上过,热菜吃过,金灿灿的压轴菜“三不沾”热气腾腾起锅。我冲着金黄耀眼、香气扑鼻的“三不沾”,就下筷子。奶奶一把拉住,“烫!”晾一下再吃,又嫩又甜,味道那个美。更神奇的是,筷子叨时看似黏黏的,却不粘筷子;吃完一口咽下,就是不粘牙;盘子吃得干干净净,一点儿不粘盘子。这就叫“三不沾”。据说,“三不沾”是安阳厨子发明的,慈禧太后喜欢。
如今,安阳宴席不管几个碟子几个碗,最后一道热菜还是“三不沾”。不过,现在生
活好了,吃饭讲究,大人很少动“三
不沾”,顾忌
蛋黄里的
胆固醇
高。小孩
子们不管
不顾,好吃
就行。人
们,享受着
生活的享
受,甜蜜着
幸福的甜
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