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一步探路乡村振兴图片新闻莫负好春光宁陵梨花节邀您“云赏花”我省安排2亿元资金支持嵩山实验室建设加强信用监管确保食品安全淇县党建引领激发非公企业活力为“诉源治理”添油助力
第01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436期:第01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2-03-31

先行一步探路乡村振兴

记新乡县翟坡镇东大阳堤村党支部书记陈来胜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记者马丙宇刘亚鑫通讯员魏国武余晓建

3月29日,新乡县翟坡镇东大阳堤村内,春意盎然。

常青的植物,联排的楼房,健身广场、游园、幼儿园一应俱全……原是省级贫困村、本就是管理难点的东大阳堤村,眼前却欣欣向荣。

若没有一个好带头人,一切都难以实现。

陈来胜,东大阳堤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个头不高,说话嘎嘣脆,看起来普普通通,却点燃了东大阳堤村的发展引擎,让村子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先行一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解决农村农业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根本靠深化改革。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

陈来胜践行着这一切。从潮湿破旧的土屋搬进小别墅、村集体从负债累累到一二三产发展迅猛、从人心涣散到一心一意跟党走……东大阳堤村的变化天翻地覆。

今年,陈来胜推出了东大阳堤村乡村振兴十大项目,在“项目为王”的热潮中再次大显身手,成了新乡全市农村干部借鉴和学习的榜样。

走进陈来胜的办公室:桌上,关于东大阳堤村的规划图成摞;口袋里,塞着介绍村里孩子求学的信;墙上,挂着真心真情真诚为群众的牌匾……东大阳堤村的群众,陈来胜时刻惦念着。

把惠民政策与农村实际结合起来:乐当解疑释惑的“百宝箱”

以基层党建为龙头,不断提高乡村全面振兴的政治能力、战略眼光、专业水平,创新农村改革,敢作为、善担当,把党支部变成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红色堡垒

历史矛盾过多,从20世纪80年代起,东大阳堤村偷盗案件频发、环境脏乱差、拉帮结派严重。

生于斯,长于斯,陈来胜比谁都着急。原在新乡县粮食系统工作的他,改制“内退”后“下海”,创办了自己的公司,2008年5月,52岁的他放弃红火的快递生意,从头再来当上了村支书,凭着一腔热情,立志带领群众干出个样子。

新官上任,陈来胜却愁眉苦脸。村里到底咋发展?陈来胜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走街串户,研究政策,夜不能寐。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08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发布,要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

国家要建设新农村,东大阳堤村也一定要跟上。陈来胜如获至宝,一番思考后决定:拆旧村建新村!

陈来胜的决定有现实意义:村里地势较低,一下雨就被淹,各家的宅基地一层层加高,房子拆了建,建了再拆、再建,造成地势有高有低,房子各式各样,村子杂乱无章。

“几十年前就想搬村,前几任干部也都想搬,现在咋还这样?就陈来胜能?”很多人都觉得这事办不成。

消息传开,不信任和质疑声接连不断。

“一定要搬,住这地方,就是天天吃肉都不香!”陈来胜的决心很大,“东大阳堤村要想改头换面,没有拆旧换新的‘大换血’不行!”看准路子的陈来胜决心已定。

不打无准备之仗,陈来胜早就“算计”好了。那几年,新乡市擂响了新农村建设的战鼓,不少村庄被列入示范村名单,开始建“洋楼”、育产业、抓就业,农民搬进现代化社区,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但在2009年,东大阳堤村没有在新乡县最新一批示范村名单上。

陈来胜急忙去翟坡镇找领导。“你们村太乱,名额给了也弄不成,等下一批吧!”镇里的干部“泼来冷水”;陈来胜又去县里,也被劝说等下一批。“等不起!东大阳堤村迫切需要发展。”陈来胜深知。

当晚,回家躺在床上,陈来胜睡不着。“说啥都得建新村,就是去找县委书记也得弄成!”村支书找县委书记?陈来胜被自己的念头吓了一跳。

但不甘心的陈来胜,还是“闯”到了时任新乡县委主要领导的办公室里。

一番胸有成竹的介绍和承诺,让县里的领导对陈来胜和曾经的“乱村”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当即决定跟着陈来胜去村里看看。

就这样,踩着泥泞,踏着杂草,一行人和陈来胜在村里转了一个多小时。

村里地势低爱积水,大家潮湿的被褥被陈来胜换成了新的;曾经浑浊的水也被陈来胜新打的井水替换了;杂草丛生的荒地,已经在陈来胜心里规划好了用途……看着劲头十足、胸有成竹的陈来胜,县里决定,给东大阳堤村一个名额。

陈来胜乐坏了,劲头更足了。道路、新房、用电等项目开始实施;新农合、农村低保、各种涉农补贴等实事落了地;文化广场、车棚、卫生室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

2013年,群众搬进新村。

搬新村预计的“收获”很快到来。村庄重新规划节约了100多亩地,再加上整理周边的荒地,收回破旧砖瓦窑厂等一系列动作,陈来胜一算,村里的建设用地已经足足有600多亩。

“这无疑是一场巨变。”陈来胜说,群众终于感受到了组织的温暖和力量,村“两委”班子的威信也树立起来了,大家都觉得,陈来胜真是有“几把刷子”。

能有“几把刷子”,源于陈来胜持之以恒的学习。“向惠民政策学习,向群众学习,才能懂政策、懂群众的心,工作才能做得好、干得实。”谈起政策和形势,陈来胜俨然一个三农“土专家”。

后来,东大阳堤村不仅变身为城市一样的花园式新农村社区朝阳社区,还依靠建设用地,引进13家企业,壮大集体经济,农民摇身变成“产业工人”。

而陈来胜,也因为村里的蜕变,成为被学习的典型和各地基层干部的“百宝箱”。

2021年3月份,新乡市开始试行“导师帮带制”,陈来胜第一个被翟坡镇纳入计划,成为“导师”帮带西大阳堤村党支部书记吴志新,为他“传经送宝”,西大阳堤村的党员干部干事热情也被激发,村容村貌、产业发展飞速提升。

现在,向陈来胜“取经”的邀约越来越多,他都热心接受,讲课讲到了全省各地,被广大基层干部所熟知。仅在2021年,陈来胜就外出授课20多次。

把产业发展与市场变化结合起来:甘当敢为人先的“干事狂”

探索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新路径,持续推进一二三产融合,促进群众充分就业创业,让收入分配更趋合理公平,建设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一串串闪亮的数字,让人不禁啧啧称叹:2021年,东大阳堤村村民人均年收入3.3万元,村集体年收入近300万元。很多人都不相信,东大阳堤村就在10多年前还是个贫困村。

是什么让东大阳堤村变得如此富裕?陈来胜的秘诀在于,他选择了一条壮大村集体经济与市场变化结合起来的路子。“通俗点来说,就是‘借鸡生蛋’‘借梯下楼’。”陈来胜解释。

建新村余下的建设用地咋发挥作用?村里不少干部和党员劝他:“陈书记,你之前生意做得那么好,咱有地,弄个厂试试呗!”

“人人都知道开厂挣钱,可赔了呢?一没基础,二没资源,三没人才,弄个项目叫不响市场,对不起群众!”陈来胜没有“一腔热血”,反倒是直犯愁。

产业咋办?项目咋建?就业咋弄?陈来胜揣着众多的问号,和村“两委”班子一起,先后到浙江、江苏等地取经。

村干部李清山回忆,从江苏永联村参观结束后,陈来胜豪情满怀,在笔记本上写下:“要把农村资源资产化、资产产业化、产业股份化、股份市场化。”并兴奋地说村里发展有出路了!“以为他只是一时兴起,没想到还真干出眉目了。”李清山说。

为了实现这些,陈来胜依旧抓住机遇“借东风”。

2009年经省政府批准,新乡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设立,驻区企业总数达到100多家。这里的振动设备、封头制造已成为国内最大的生产基地,机械制造、化学化工、生物医药等产品销往国内30多个省市,并出口到其他国家和地区。

东大阳堤村距新乡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一步之遥”,陈来胜拆旧村建新村节约的建设用地有了用武之地。

2010年年底,村里引来了第一家企业:新乡宏达冶金振动设备有限公司。“许多产品,我们的市场份额占到了同类型的80%,有的甚至达90%以上。”公司总经理韩瑞霞向记者介绍,现在厂里用工80多人。

之后,13家企业陆续入驻东大阳堤村,涉及新能源、机械制造等领域,用工量达8000多人,年轻的做技术工人,年龄大的从事保洁、保卫等。东大阳堤村的劳动力全部实现家门口就业。

群众都去上班了,村里的地不就没人种了?其实在企业入驻前,陈来胜就想好了办法。通过流转土地,村里的700多亩土地全部流转给3个家庭农场进行规模种植,解放了全村1000多名劳动力。

陈来胜敢干又能干。也正是因为他的这番操作,东大阳堤村开启了“一产兴旺、二产发达”的状态,人口聚集到近万人,三产越来越热闹。2019年,四星级的中州颐和酒店也看中东大阳堤村这块“宝地”,来此投资运营。“东大阳堤村让我们实现了在村里建店的突破。”该酒店总经理秦吉伟告诉记者。

从大学生、研究生再到年过花甲的老人,在东大阳堤村,都能找到创业就业的舞台和机会。

陈来胜的愿望实现了,全村人就地成了产业工人。

村民田菊香,丈夫和儿子各买了一辆货车给家门口的企业搞运输,儿媳妇在村幼儿园当老师,一家人成了“上班族”;村民申国政,在找门卫工作时,都还要几个公司比较着挑一挑。

“只要想干,年龄大点也能找到满意的工作!”陈来胜有自信。

敏锐的市场眼光和嗅觉,让陈来胜具备了超前判断力,对上级政策的灵活把握和理解,陈来胜也总能选对方向。他的每一次探索,都给东大阳堤村带来新变化。如今又将启动“智慧家庭”建设,谋划考察了五六年的康养、医养、观光产业也即将开工,东大阳堤村的群众和企业,将享受更多的发展成果。

跟着陈来胜,大家都觉得有奔头。

把服务群众与真实需求结合起来:争当知冷知热的“亲儿子”

倾力建设文明和谐美丽新家园,打造高品质生活的乡村新模式,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让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农村工作,固然需要雷厉风行、大刀阔斧,但也需要和风细雨、细致入微,讲究方式方法。

在东大阳堤村,工作内容天天在变,办公制度却始终不变,那就是陈来胜研究出的乡村治理“一三五”工作法,即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带好村“三委”、党员和村民代表、志愿服务人员三支队伍;建立民主决策机制、综合治理机制、为民服务机制、文化建设机制、有效监督机制五个机制。

“吃亏担当有决心,能说会干有思路。”这是时刻提醒东大阳堤村党员干部的两句话,更是陈来胜这14年来琢磨如何服务好群众的坚持与心得。

2012年临近春节,因为上级政策调整,建新村出现高达2000多万元的资金缺口,建设面临中断,陈来胜第一次慌了神:搬出旧村投亲靠友的200多户乡亲们怎么办?整个春节,陈来胜都愁眉不展。

翻看党报时,关于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的报道,让陈来胜看到了希望。春节一过他就前往郑州,“盲闯”省财政厅,申请项目资金,并最终得到了解决。

“一个村党支部书记直接到省财政厅申请要项目,我是第一次碰到。”当时的省财政厅分管领导很佩服陈来胜。

好的带头人才能带出一个好班子。“既然全村的老少爷们相信咱,选举咱当村干部,就要对得起他们的这份信任,一定要把全村的事情办好。”陈来胜经常这样语重心长地对村干部们说。

2021年年初的换届选举中,全村选民1100多人,陈来胜以1050票当选东大阳堤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其余6名新一届村“两委”委员也全部高票当选,得票最低的也有920多票。

对群众充满爱,陈来胜对家人却“严”得不近人情。

陈来胜的老伴王培芝,是东大阳堤村舞蹈队的队长。2021年7月上旬,第三届全国农民广场舞大赛开赛,本可以率队参赛的她,被陈来胜“拿”掉参赛资格让给了另一个普通村民。

“培芝婶儿,这大热天的,你往前站呀!”“俺不能插队呀,让你来胜叔知道了,又该批评我‘搞特殊’了!”去年8月,新乡县开展核酸检测,王培芝一大早就去排队。

“八一”建军节,东大阳堤村给全村退伍军人发慰问“福利”,符合条件的陈来胜的儿子也应在名单之中,但陈来胜又“找茬”,说他不够资格,慰问品不能发。

…………

“公生明,廉生威。”陈来胜经常拿这句话告诫村干部,并“约法三章”:村里的工程绝不许亲朋好友插手,惠民政策绝不因沾亲带故徇私,干部选用绝不让直系亲属沾光。

土地收入加工资性收入,乡亲们的口袋鼓了,支出却少了。在东大阳堤村,村民们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明显提升。自来水、智能停车棚、物业服务全免费,2斤小米、3斤大米、2斤肉、1包大枣……村里连续13年逢年过节为村民发放福利。

“啥都不缺了,最近这两年一到春节陈书记就头疼发啥。”东大阳堤村党支部委员陈爱荣说起了陈来胜的“新烦恼”。

东大阳堤村村民们也住上了“暖气房”。技术成熟完善的空气源热泵全速运转,供热过程安全、绿色、高效,数九寒天,室内温度恒定在21℃,东大阳堤村和城里一样暖。

乡亲们念着陈来胜的好,每逢年节,经常送他礼品和土特产。当面拒绝会驳了乡亲面子,陈来胜先收下,回头让妻子骑上三轮车,带着儿子买来的东西,挨家挨户回礼。

后来的大年初一,陈来胜开始带着村干部们“打游击”,为啥?躲送礼。时间久了,大伙儿也就不送了,但心却与陈来胜更近了。

“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国家级森林乡村”“河南省文明村”“河南省基层党建示范村”“河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陈来胜个人的“河南省优秀党务工作者”“河南省劳动模范”“新乡市‘史来贺式好干部’”……各种金灿灿的奖牌奖杯占满了东大阳堤村村委会的一面墙,国家级、省级、市级荣誉几十项,这是对陈来胜,也是对村“两委”班子,对这个先进村的最大褒奖。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