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考察调研时强调,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种源要做到自主可控,种业科技就要自立自强。近年来,河南省深化种业改革和现代化步伐进一步加快,涌现了一大批无私奉献、不懈追求、投身种业创新改革发展的代表人物。为弘扬种业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即日起本报推出“推动科技创新建设种业强省--河南农业科技创新人物系列报道”。
□本报记者于涛
4月25日晚上,郑州大学农学院博士后薄东东看了一眼手机时间,显示8点50分。他打开手机,拨通导师白跃宇的电话,准备汇报一下近期的研究项目进展。他知道夜里9点之前,白老师肯定在办公室。
白跃宇今年55岁,一头黑发,眼睛发亮,走起路来连二十多岁的博士生都得跟在后面一路小跑。
除了走路快,白跃宇说话更快。
“以前两分钟说的词,现在只需要一分钟。没办法,时不我待。”他有很多事情要做,肉牛遗传育种这件事,已经做了33年。
几十年转瞬而逝,他带领团队首次创建了一种新型杂交育种技术体系,育成我国第一个地方黄牛新品系--南阳牛肉用新品系,更是培育出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肉牛新品种--夏南牛。
在肉牛上下的功夫让白跃宇获得了太多的奖项,含金量最高的是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项目“南阳牛种质创新与夏南牛新品种培育及其产业化”。
造福一方百姓,让中国人吃上好牛肉是白跃宇的重要初心。2019年,郑州大学聘请白跃宇作为教授,就是看中了他多年来在肉牛遗传育种方面为河南乡村振兴作出的贡献。
郑州大学副校长屈凌波说:“郑大引入白教授,就是引进一个人才,带领一个团队,提升一个学科,建立一个人才梯队,形成一个科研基地,最终转化成实践成果。”
白跃宇很忙,他的日常生活就是“两头见星星”。“虽然忙点,但确实很快乐。”他说。
除了日常的科研工作外,白跃宇是四个高校的兼职教授,还有19个学生需要指导,包括1个博士后、2个博士和16个研究生。
在白跃宇的办公室,他展示了自己为“河南省肉牛奶牛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提供的实施建议。
为了给我国地方肉牛遗传资源保护提供有力的支撑,白跃宇和他的团队在我国率先建立了保护区、保种场、种公牛站及遗传资源冷冻库相结合的开放式动态“四级保种体系”,建成了我国最大的地方牛--南阳牛种质资源库;创建了集活体保种、细胞保种、分子保种技术于一体的“三位一体”新型保种配套技术体系,确保我国优良肉牛种质资源安全。
白跃宇自掏腰包保存了三四千份肉牛种质资源颗粒。“一个颗粒低温保存需要2元,虽然不贵,但是这些颗粒包括南阳牛101号、111号,北京奶牛等,非常重要。”
在郑州大学农学院,他的实验室已经建好,五一之后准备启用。他准备把这个实验室作为他保护肉牛种质资源的主要阵地。
4月1日,2021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名单公布,白跃宇由于在选育、育种、杂交三项技术上的突破,作为两名获奖者之一,荣获河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
/人物小传/
白跃宇1968年生,河南邓州人。省科技创新团队肉牛遗传育种第一学术带头人,长期致力于草食动物遗传育种和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技术研发,培育出我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用肉牛新品种──夏南牛,第一个地方黄牛品系──南阳牛肉用新品系。作为第一完成人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4项、省部级二等奖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