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县超晚播小麦逆袭记广阔渠里淌丰年麦收进度图庄稼更爱喝“活水”发扬光荣传统用心用情 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个人最高可贷20万元“三色”记录乡风新亮色
第01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470期:第01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2-06-01

滑县超晚播小麦逆袭记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记者王侠秦名芳

受洪涝灾害及秋汛双重影响,去年,河南第一产粮大县滑县小麦播期整体推迟7天至10天,蓄滞洪区3万亩超晚播小麦推迟了近两个月,成了滑县历史上播种最晚的小麦。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晚播俩月的小麦怎么样了,能否夺取丰产丰收?5月29日,记者来到滑县,看看滑县是如何全力保粮、打响粮食稳产保卫战的。

泪奔,“海底儿”亩产上千斤

“放心吧,经过测产,亩产最低960多斤,实收可达1000斤至1100斤,又丰收啦,这丰收来得太不容易!”种粮大户王付强喜极而泣。

在滑县长虹渠蓄滞洪区,王付强承包的2000多亩地是滑县最低洼、受灾最严重的一块麦地,去年两次被淹。

“去年7月23日,因为泄洪,这里积水有4米多深,洪水淹没了屋顶,俺的家都没有了,咱现在站的麦田就是‘海底儿’,防汛救灾的冲锋舟搁里头来回跑……”

“由于地势低洼,积水一直排不出去,俺有700多亩地,一直到12月还没种上小麦。俺急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王付强激动得连说带比画。

是什么原因让曾经的“海底儿”亩产上千斤?有啥法宝让晚播俩月的小麦实现丰收逆袭?

发芽,“棉被子”有温度更有湿度

“不用找,麦田就是专家的办公室,看,已经来上班了。”

“嘀、嘀、嘀。”滑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农技推广研究员张心玲和高级农艺师王双成开着车,到了地头。

“滑县小麦正常开始播种时间是10月初,10月底就播齐了,12月还没种上小麦,已经远远超过了小麦播种的时间极限。”张心玲刚下车就直奔麦田,“我上班30年了,从没遇见这样的情况,小麦种得太晚,没有大的生长量,穗儿会小,因为抽穗儿晚,灌浆时间短,千粒重也会低,对粮食产量影响很大。”

面对前所未有的残酷现实,滑县政府和农民一样心焦,怎么办?是放弃还是坚守?滑县选择全力一拼,保粮护粮。

12月份温度低,小麦种子难发芽,如果越冬时小麦的个头不够,就会被冻死。为了抢时间让晚播小麦赶紧出苗,滑县农业专家们争分夺秒地商量对策。经过多次研讨,最终拿出一个解决方案,建议王付强用地膜覆盖小麦,通过提高地温,增墒保湿,扩大小麦的生长量。

给小麦覆地膜,闻所未闻,王付强犹豫了:“一亩地地租八九百块钱,再投入钱覆膜,万一不出苗,俺接受不了。”

为了让王付强放心,省、市、县农技专家商讨研究,拿出了从种到管到收的一整套技术解决方案,县里的农技人员还分成几个小组,排成班,定期给王付强做技术指导。

2021年12月6日,王付强的700亩地终于种上了小麦良种“西农235”。新覆的地膜保温又保墒,小麦盖上温暖的“棉被”,顺利发芽。

少吃多餐,瘦弱苗升级二类苗

“年后,经过春化期,麦苗长高了,但长得太快了,比较瘦弱,不够强壮。”张心玲说。

为了促弱转壮,农技专家指导王付强给小麦逐步通风透光,让地膜下的麦苗慢慢适应寒冷环境,并且给麦苗定点定量、少吃多餐地浇水施肥。

今年2月下旬,王付强的小麦进入返青期时,已经赶上正常播种的小麦个头了。可是农技专家们到田间地头一会诊,晚播小麦的苗情跟正常小麦还是有差距。

“因为播种晚,这块麦田是典型的三类苗,现在应该抓紧施肥浇水,让小麦喝好返青水,吃上速效氮肥。”张心玲说。

“专家比我下地的次数还多。经指导,三类苗小麦成功转化升级为二类苗。”王付强说。

转眼就到了小麦扬花灌浆期,王付强家的麦子无论是从外观还是内涵,都和正常播种的小麦长得一样“排场”!

灌浆,胖麦墩儿“炸开花”

“5月中旬的一天,农技员突然给我打电话说,付强你在哪?你快过来看看。”

原来,为了保证晚播小麦出苗率,去年播种的时候,专家指导王付强增加播种量,每亩地比正常多播了十多斤的麦种,由于后期水肥到位,麦苗密度较大,通风不太好,白粉病乘虚而入。

王付强说,由于农技员发现及时,喷防及时,白粉病刚一露头,就被压下去了,小麦顺利灌浆,一天一个样。

“你看多喜人!排六,一个花序结6个籽儿,这麦穗都长成大胖墩儿啦,肚子鼓囊囊的,像炸开了花!”张心玲捧着沉甸甸的“麦胖子”,高兴得合不拢嘴。

逆袭,解锁丰收密码

“今年晚播小麦尽管稀点,但是穗大,籽粒沉,亩产1000斤左右没有问题。”张心玲欣慰地说。

从去年12月6日到今年5月29日,王付强和农技专家们用200个日夜的努力与坚守,让超晚播小麦实现丰收逆袭!

“是困难,是挑战,也是机遇,汲取这次成功经验,我们再次破解了丰收密码!”张心玲欣喜地说,“去年小麦晚种两个月,害虫存活力下降甚至被冻死,病虫害极少;因为过了长草的季节,几乎没有杂草;小麦主茎成穗,穗大,千粒重高,产量稳定,我们考虑明年适当推迟播期,把今年积累的一些好的经验应用到小麦种植实践中去。”

“老天爷帮忙,人努力,天时地利人和,才有了今年的丰收。”王付强说。

经测产,滑县蓄滞洪区3万亩晚播小麦平均亩穗数36万穗,穗粒数33.6粒,千粒重按五年平均数46.9克略低数值45克计,平均亩产462.7公斤。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