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县超晚播小麦逆袭记广阔渠里淌丰年麦收进度图庄稼更爱喝“活水”发扬光荣传统用心用情 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个人最高可贷20万元“三色”记录乡风新亮色
第01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470期:第01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2-06-01

广阔渠里淌丰年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记者杨利伟丁需学李梦露

自古以来,水与粮食生产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我这1100亩麦田,利用靠近广阔渠的优势,今年浇了3遍水,亩产1300斤以上应该没问题。”5月25日,郏县薛店镇狮子口村49岁的种粮大户王利峰指着正由青变黄、穗大籽饱的麦田说,“同样一块地,同样施肥、管理,缺水时麦子亩产只有1000斤多点。”

“种地离不开水,有水才能保丰收。2015年合作社成立时,我就把商标注册为‘豫郏润田’,意思就是河南郏县水润田。”王利峰说。

王利峰原来在江苏苏州开超市、干工程,一年有二三十万元的进项,为了照顾家,回来创业了。

2008年,王利峰创办了一家养殖场,养猪几年,像坐过山车,赚赚赔赔,不挣钱;2013年开始流转土地种植粮食,从几十亩、几百亩到现在的1100亩,成了“种粮大户”;合作社还托管周边土地5000亩,还是“托管大户”。

种地多,敢花钱买农机,王利峰为啥这么胆大?就是因为在郏县这个可“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里,有一条广阔渠。

“有广阔渠真好,需要浇地了,灌溉设备一扯,几天就可以浇一遍,水不要钱,只掏电费,每亩地浇一遍成本也就是20元左右。”王利峰说。

王利峰口中念念不忘的广阔渠,是郏县在20世纪70年代集全县之力建设的农田灌溉水利工程。

郏县缺水,历来有名,北部几个乡镇丘陵区域田地几乎全部属于望天收。

1974年,郏县从薛店境内的北汝河取水,按等高线建设成了横跨4个乡镇数十个村长达35公里的自流明渠,使6.5万亩土地变成旱涝保收田。

2001年至2004年,郏县又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水毁严重的广阔渠进行复建。

2020年10月开工的广阔渠提质增效工程,一期总投资3.73亿元,除进行防渗漏处理外,沿线每隔1公里建设安装一座二次加压的智慧集成泵站,今年10月完工后,能增加五六万亩浅山丘陵区田地灌溉面积,补源15万亩。

郏县还有一套农田灌溉系统,叫恒压灌区。

“我家4亩麦,浇了2遍水,打眼一看,亩产肯定在1200斤以上。”郏县堂街镇上李村62岁村民李建林说,他家的地就在恒压灌区内,浇水很方便。

郏县恒压灌区管理处副主任刘介伟介绍,恒压灌区是1984年由国家有关部门在郏县紫云山西麓投资建设的节水灌溉实验性工程,从北汝河取水,利用自然高差自流灌溉,灌区面积6900亩,设计使用年限15年。而今,通过郏县人的精心管理和多次提质增效,至今已安全运行38年,南北7公里的灌溉主管道由一条增加到3条,东西支管道达185条,灌区面积已扩充到3.3万亩。

“堂街镇、李口镇属于浅山丘陵区,在恒压灌区内,原来‘望天收’的土地都成了‘旱涝保收田’,小麦亩产基本上都在千斤以上。”郏县水利局工会主席郭利杰说,县里接下来将投资将恒压灌区向南、向西延伸,将灌区扩充到10万亩。

紫云山高,广阔渠长;广阔渠里淌丰年,丰收一年连一年。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