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孙雅琳
“轰隆隆……”6月9日,在兰考县考城镇魏花园村的一片麦田里,欢快地奔跑着一辆秸秆打捆机。一堆一堆的秸秆被收进机箱内压缩,变成一个个圆滚滚重约200公斤的“蛋”,从打捆机的尾部滚出,散布在田野上。
打捆机和秸秆“蛋”的主人名叫胡永杰,是附近小胡庄村人。“俺娘今年60多岁了,她说打记事起麦子就没有卖过这么高的价钱。”胡永杰家种了十亩麦子,卖了两亩,一共卖了4400多元。丰收让他喜上眉梢,不止因为每亩能收700多公斤的小麦,还有每亩近400公斤的麦秸。
胡永杰的另一个身份是:从业已经整十年的秸秆经纪人。
“今年能收6000~7000吨小麦秸秆!”从6月1日~10日,胡永杰的3个料场在不停地收储小麦秸秆包。
秸秆还田能做肥料,可显著提高土壤肥力和蓄水保墒能力,固化成型能做燃料,还能发电、制沼气,这些都是“常规操作”。在兰考,秸秆还能幻化出无数精彩,记者带你一探究竟。
变身板材做家具
“你家的衣柜说不定就用的有兰考的麦秸。”这话可不是开玩笑。
在兰考万华禾香板业有限责任公司,库容5000吨的秸秆仓库里,堆放着每包重300公斤的方形麦秸包。这些麦秸秆将作为原料制成禾香板的板材饰面。
“目前,我们是全省唯一一家用秸秆作为原料的板材生产企业,合作的都是索菲亚、全友这样的品牌家具企业。”万华禾香板业有限责任公司资源部经理杜林钰说。
禾香板是颗粒板的一种,主要用于家具板材,一块成品禾香板重20~30公斤,需要用秸秆2~3公斤。
回收老百姓的秸秆一亩需要支付10元左右,加上人工、运输等费用,一吨秸秆的成本约400元。
“政府的支持力度很大,给我们的秸秆综合利用补贴是每吨100元。这样算下来,相较于每吨400元的木材,使用秸秆每吨可以降低100元的成本。”杜林钰说。
万华禾香板业有限责任公司于2020年10月建成,2021年开始运营,每年可利用秸秆0.6万吨。
拌成基料种蘑菇
在兰考县东坝头镇张庄村,除了乡村旅游网红打卡地“梦里张庄”农家院、幸福路,还有一家专门生产高档食用菌双孢菇(白蘑菇、褐蘑菇)的农业高科技企业。
在奥吉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恒温菇房里,一个个拳头大小的白蘑菇、褐蘑菇,远远看去像一个个白面、高粱面馒头。“卖到港澳地区,每公斤零售价160元。”该公司副总经理刘锋介绍说。
为什么这么贵?褐蘑菇是一种起源于北美的珍稀食用菌,烹饪后肥美多汁,香鲜中渗出牛肉的香味,因此,它又有“牛排菇”的美誉。
2017年,兰考县政府与奥吉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在张庄村建立60间工厂化食用菌生产车间,就地取材,用兰考的小麦秸秆、鸡粪以及东北黑土作基料,培育褐蘑菇和白蘑菇,每年要消耗4万~5万吨小麦秸秆。
喂牛养羊可变肉
胡永杰收储的秸秆主要是卖到北京首农畜牧发展有限公司兰考示范牧场、河南花花牛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做饲料。
“2021年我县秸秆饲料化利用量为16.6万吨,今年肯定会更多。”兰考县农业农村局能源站站长李二庆说。
“刚和山东曹县的商都恒昌牧业签订了1500~2000吨的秸秆合同。”秸秆需求量逐年增大,像胡永杰这样的秸秆经纪人收储秸秆的积极性和效益同步高涨。
近几年,兰考县大力发展畜牧业,除了前面提及的首农和花花牛,还有河南启航牧业有限公司、河南中羊牧业有限公司等规模较大的养殖企业。
小麦秸秆不仅能变身牛肉味的蘑菇,还能变成真正的牛排。
位于兰考县谷营镇的河南花麒牧业养殖基地,存栏肥牛2130头,其中有体型巨大的安格斯黑肉牛600头。这种源自苏格兰的大黑牛,肉质中的脂肪均匀自然地分布,呈现出漂亮的大理石花纹,是高档牛排的代名词。
基地负责人戴飞介绍说:“我们种植了2万亩小麦,预计可以生产4000吨小麦秸秆,加上秋季的青贮饲料,基本能满足养殖基地的需求。”
兰考是个农业大县,小麦、玉米、花生、红薯的种植面积约170万亩。去年秸秆产量为76.82万吨,其中能够被收集利用的有63.4万吨,几乎被吃干榨净,实现全量利用。
在兰考,新型农村经营主体“五料化”综合利用秸秆还能拿到补贴,比如,肥料化利用每亩补贴100元,饲料化利用、能源化利用、基料化利用、原料化利用每吨补贴60~100元不等。
前不久,兰考县被列入我省第一批中央财政秸秆综合利用项目重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