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山有水有精神民宿饭店迎客人镇平莲鱼混养效益提高一倍湛河“潘桃节”农旅金名片图片新闻因村制宜强产业图片新闻力保群众清凉度夏提升全社会保护耕地意识推进物业类纠纷源头化解“清凉一夏·夜游伏羲山”活动启动电商快车进田洋葱销售不难图片新闻
第02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483期:第02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2-06-21

林州市魏家庄村

有山有水有精神民宿饭店迎客人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记者秦名芳通讯员侯宪丽

有些地方,看一眼照片便已深深爱上;有些地方,去过一次就会念念不忘,林州便是其中之一。有人这样描述林州的自然风光:开门见绿,临窗闻香,梦听鸟鸣,是一座山水交融、照亮精神梦想的诗画之城。

林州市黄华镇魏家庄村背倚巍巍太行,举目潺潺渠水,共有5个自然村1900口人。魏家庄紧邻红旗渠,街巷道路干净整洁、树木花草错落有致、游园广场点缀其间,石径老树民宿、小桥流水人家,既迎合了现代都市人的审美情趣,又突出了古朴山村渠畔人家的本土特色。

“我们村十年前可不是这样呢!”6月15日,回忆起魏家庄村过去,村民刘保昌感慨万千,“魏家庄能有今天的变化,多亏了李书记和村‘两委’一班人,他们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带领群众一起造就了现在来之不易的好生活。”

刘保昌口中提到的李书记是魏家庄村党支书李明生。2012年,李明生“临危受命”,放弃了自己经营20多年的建筑生意回村担任村委主任。“当时,魏家庄村集体账上仅有301.8元,而且被法院冻结将近一年时间,需交法院执行款2万多元,加上历年外欠干部工资和村民务工工资30多万元。”李明生回忆,“村委会大门被要账户用石头堵上,无法正常开展工作。”

“难不难?难!但再难也没有修红旗渠难!”李明生凭着不服输的干劲儿,先从党建抓起,强班子带队伍;紧接着清收集体土地、激活集体沉睡资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大力发展坡地经济、农家乐,硬化了9.7公里的道路,5个自然村通水通气,建起了20多家农家乐……仅集体土地清收这一项,就增加了集体收入160多万元。

一步步走来,魏家庄村治安由乱到好,村民由贫变富,集体由弱到强,成功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乡风文明与精神文明同步提升,经济发展与文化旅游融合共赢的发展之路。近年来,魏家庄村先后获得了“国家森林乡村”“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河南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等荣誉。村民们称赞李明生是制造“明星村”的“明星书记”。

“林州的优势在旅游,旅游的出路在民宿。”李明生充分利用魏家庄村依山傍水的独特优势,围绕“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理念,打造集观光、采摘、游玩、民宿、美食等于一体的旅游示范村,提高了村集体经济的“造血”能力。

“2013年回家创业,开了‘老平农家院’,特色就是大铁锅熬稀饭,以前是修红旗渠人的‘主食’,现在配上凉菜,是游客喜欢的美食。”荣获“河南省巧媳妇就业工程示范基地”的程瑞平,说着自己朴素的心里话,“没想到生意会这么红火,但一个人富不算富,全村人都富起来那才叫真的富。”程瑞平不仅把自家的农家乐经营得红红火火,还手把手教村里的姐妹开办农家乐。

“李书记带领村民大力发展农家乐,采取‘村集体+协会+农户’的模式,每年既能增加集体收入14万元,又为村里200多人解决了就业问题。”村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魏明法说,“我村还流转土地526亩,种植食用木槿、油葵、花生等油料作物,培育魏家庄特色黄李6800余棵,既为农家乐定点提供食用油,又吸引游客观光品尝采摘,更让合作社每年增收近10万元。”

“红旗渠从俺门前过,一渠两岸桃花飞……”在魏家庄村,一曲动人的村歌在村庄上空回响,歌颂了美好的家乡和村里精神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曾经,修渠人把生命与水渠融为一体;如今,魏家庄村围绕乡村旅游和发展特色民宿,将传承红旗渠精神融入了农家小院的舌尖美食中,将乡风文明传唱在了村歌民约里,处处彰显了乡风文明与精神文明深度融合。

“以农耕文化为魂,以田园风光为韵,以村落民宅为形,以生态农业为基,让远来的朋友吃在乡村、住在民宿、游在田园、养在自然、健在山野、乐在其中。”李明生自豪地说,“魏家庄村是一个你来了就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网红打卡地。”

如今,站立在红旗渠岸上环顾,面貌一新、别具风格的魏家庄村,一步一景,景景相连,如在画中。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