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老邵年龄大,可他懂管理、技术好,把坏菇袋变成了产量高、质量好的好菇袋,成了全乡闻名的‘香菇状元’。”近日,卢氏县瓦窑沟乡菇农间传出一个佳话。
今年62岁的邵青林,家住卢氏县潘河乡上川村,一辈子爱折腾,年轻时外出务工、在家种香菇,但因技术差未能改变命运,到2015年年底竟成了贫困户。近年来,不服输的邵青林,在党的好政策帮扶下,转变老思维,苦学新技术,大规模种植香菇,终于扬眉吐气,过上了好日子。
掌握新技术致富住新房
邵青林自1999年开始种植袋料香菇,种植规模从最初的500袋发展到2016年的15000袋,全家人虽然拼力劳作,却依然只能维持温饱。直到2017年,河南信念集团卢氏县林海兴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林海兴华公司”)在上川村建设标准化出菇大棚,邵青林尝试着承包了2个大棚20000袋夏栽香菇。他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规范管理,很快就掌握了控温控湿、四季出菇新技术,2018年~2020年又连续在该县双龙湾龙驹出菇基地承包林海兴华公司大棚5个以上,获取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将老家的四间土坯房改建成砖混结构楼房,又全款在卢氏县城购买了一套商品房。
承担新任务逆境获新生
“老邵,瓦窑沟乡菇农购买公司的菌棒,因为不会管理出现了问题,想请你去管理这批菌棒,扭转被动局面。”
2021年夏天,正在该县双槐树乡经营香菇大棚的邵青林接到了林海兴华公司负责人的电话,老菇区瓦窑沟乡20多户菇农第一次购买林海兴华公司的半成品菇袋,由于管理不善出现部分烧袋的现象,菇农有些担心。
邵青林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个艰巨的任务,以高出出厂价每袋0.5元的价格统一回购这批24万袋菌棒。为让这批菌棒“转危为安”,邵青林和老伴、儿子住到了瓦窑沟乡耿家店出菇基地临时搭建的简易房里,两个多月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没有回过一次家,晚上揭棚、早上盖棚,天天如此,温度高了喷雾、通风降温,温度低了盖帘、应用自然风调温,24个大棚的刺孔、3次输水全部亲力亲为,直到菌棒全部均匀转色、出菇。这批菌棒出菇结束,向林海兴华公司交售鲜菇17.33万公斤、金额160.47万元,扣除菌棒成本、人工工资等费用后,净挣了46万元。
情系老菇农传授新技术
如何让老菇农接受新技术、提高菇农种菇规模效益呢?邵青林除了今年又在瓦窑沟乡耿家店承包27个香菇大棚进行示范带动外,还对当地菇农主动“传经送宝”,耐心细致讲解种植注意事项、手把手传授出菇管理技术、菇品分类标准等,指导瓦窑沟村胡建伟经营的4万袋菌棒卖出了32万元的好价钱,带动40多户菇农承包耿家店村、郭家坪村香菇基地标准化大棚80个,开创了老菇区规模发展食用菌的新局面。
截至目前,瓦窑沟乡已建成工厂化菌棒厂5个,标准化出菇基地6个,全乡年种植袋料香菇3500万袋,年单项收入2亿元,香菇已成为该乡产业振兴的“主力军”。 (张海军高长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