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马育军马丙宇刘亚鑫通讯员余晓建
唇红齿白,精致的眉毛,快要齐肩的头发,单看王爱俭的外表,很难想象她是整日在田间地头和农民打交道的人,但一提起“三农”,慢声细语的王爱俭却透着自信。
“过几天小麦就该上除草剂了。”春耕时节,田间的农事开始多起来。作为新乡县博远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负责人,联合社在农机、农资、农副产品等方面为群众提供服务,大事小情王爱俭都记得清楚、办得妥当。
从城里的会计到回村卖农机、建农业联合社,从农家女到党员,后来企业办得红火又热心公益……今年54岁的王爱俭,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爱”的力量。
爱乡村|会计“变”研发员
“恒心打出通天路,勇气冲开智慧门。”
这句写在王爱俭父亲厂房大门前的标语,王爱俭念了无数遍。
王爱俭老家在新乡县七里营镇杨堤村。“父亲是党员、村干部,在村里开造纸厂带领大家致富,他一直是我的榜样。”王爱俭说,遗憾的是,父亲在40多岁时就因病去世了。
父亲的离开给王爱俭带来巨大的打击,但也给了她变强大的力量。1995年,在城里农机公司干会计的王爱俭,决定下海经商闯一闯。
王爱俭把目标锁定在农用机械销售。“最开始都是在城里,但还是觉得农村才是广阔天地。”王爱俭说,2005年,她开始回村卖农机,2013年前后,她和丈夫杨学利建起了自己的农机公司。
懂农业、爱钻研,夫妻二人把公司越做越大,从“地上跑”的自走式植保机到“天上飞”的植保无人机都闯出了市场,关于无人机的专利就拿到了11项,许多产品还走出了国门。
王爱俭不满足于这些,后来又琢磨着如何建起一个服务老乡的平台。“经过几年的调查,我发现在农资采购上,因为缺乏经验和渠道,大家常常‘踩坑’。”王爱俭说。
经过充足准备,博远农业联合社于2021年成立,这也是新乡市第一家农业联合社。联合社为种植大户提供代耕代种、统防统治、土地托管等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仅2022年飞防作业服务就已近20000亩。
奔走在老乡中、田野间,王爱俭也彻底变成了一名农家女。
热爱党|农家女“变”党员
这些年时间,王爱俭虽然实现了创业成功,但是对于入党这件事,她却“耿耿于怀”了20年。
受父亲的影响,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的想法,很早就藏在了王爱俭的心中。1993年,还在农机公司做会计的她,第一次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后来离开公司干销售,再也没找到可以提交入党申请书的组织。”回忆起这些,王爱俭满是遗憾。
但是入党的梦想,王爱俭始终没有变。接下来的每年,王爱俭都会找党员朋友、生意伙伴甚至是以前的高中老师,咨询入党的事情,但是始终没有结果。
“我20多岁入不了党就30多岁入,哪怕是40多岁、50多岁也要入党!”王爱俭说,这是她一生的追求,入党始终在她心里占着“C位”。
功夫不负有心人,回到杨堤村创业后,王爱俭终于找到了组织。最终在村党支部的考察下,2013年她入了党,圆了20年的梦。
成为党员后,王爱俭一直坚守着初心,义务劳动、爱心公益、走访群众……每一项都干得踏踏实实。2016年和2020年,王爱俭两次被评为“新乡县优秀共产党员”,2022年又获得“河南省兴粮节粮巧媳妇”称号。
“‘学习强国’的学习我一直没有间断过。”王爱俭打开手机给记者看,2月19日那天,她在学习强国客户端上的积分已经有62961分。
献爱心|企业家“变”公益人
父亲的过早离世,让一家人的生活变得艰难,生意走向正轨后,有了经济实力的王爱俭格外挂心身边的弱势群体。
2016年3月份的一天早上,送完儿子上学返程的王爱俭,看到美丽的朝阳,突然下了一个决定,拿起手机分别拨通了同学杨晓莉和罗娜的电话:“春暖花开了,咱把义帮团成立起来吧,就叫‘爱在春天’!”三人一拍即合。
就这样,王爱俭的“爱在春天”义帮团运转起来了,从最初的三个人发展到几十个人,队员自愿在群里发爱心红包,数额不限,当爱心款积攒到一定数量时,选准帮扶对象,组织爱心活动,去看望敬老院的老人、病人、困难学子等。
“阿姨给我们带来了特别好看的书包!”提起王爱俭,家住七里营镇春庄村的刘军熙、刘雨熙(化名)小朋友很兴奋。二人是在读的小学生,2019年父亲刘睿在打工时不慎发生意外,造成瘫痪,家庭陷入困境。王爱俭带着义帮团给小哥儿俩带来了新书包及生活用品,并捐赠了1500元的学习费用。
这几年,王爱俭和爱心团队捐出的款物总价值有4万多元。
王爱俭平时很爱写诗,正如她的一首名为《久违的月光》的诗中所写:城市的霓虹灯遮住了月光的美丽,人们追逐现在的美好生活,时常也要亲近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无尽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