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仵树大通讯员冯艳华)“去年我在村里的菊花园里摘菊花,一天挣五六十元,现在又在合作社里包装菊花,一天还能挣五六十元。一年下来,在家门口就能挣到五六千元……”3月9日,在漯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老应村花茶加工车间,村民杨贵香笑着说。当天,村民正在车间为一笔20万元的菊花茶订单忙碌着。
据了解,2021年,老应村通过土地整理和资源整合,利用150多亩荒地荒沟,采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种植金丝皇菊和贡菊,每亩收益3000元以上。为更好地提升附加值,去年村里又上马加工车间,经过分拣、包装后,制作成花茶礼盒出售,一下增值了两倍多。
“去年,合作社仅菊花这一项收入就达18万元,今年我们打算继续扩大种植面积,预计规模达200亩,能为村集体经济再带来10万元以上的收入。”老应村党支部书记应朋伟信心满满地说。
老应村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只是该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一个典型案例。如今,在示范区的各镇村,处处可以感受到乡村产业振兴带来的勃勃生机。
在特色产业发展中,示范区实施龙头企业绑定合作社、合作社绑定农户的“双绑”利益联结机制,推动流转土地2万多亩,培育了12家田园综合体,发展大棚西瓜、瓜苗培育、猕猴桃、农业生态园等项目。目前,该区村集体经济规模已突破2500万元,带动农民人均年增收近千元。
“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导各村结合实际,依托自身资源优势,选择富民产业、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致富,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漯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乡村振兴办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