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人民至上的三重意蕴智能媒体赋能河南文化符号传播的思考善用六项机制,推进自然灾害事件网络舆情协同治理以乡村美育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656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3-03-15

坚持人民至上的三重意蕴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申晓晶

人民是民族延续的血脉源头,是国家发展的力量根基。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列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坚持人民至上蕴含着理论、历史、现实的三重意蕴,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也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

一、理论意蕴:集中体现

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郑重宣告:“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丰富和发展的,为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是创造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力量,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处于主体地位。坚持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根本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之一,也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基本遵循。踏上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站位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高度,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认识和正确把握坚持人民至上的理论意蕴。

二、历史意蕴:集中体

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

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经验总结,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这鲜明体现出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践行初心使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究其根本,在于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在任何时候都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不管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义无反顾向着这个目标前进。

三、现实意蕴:集中体现

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要求。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没有亿万人民的全力支持,是不可能实现的。人民群众有着无尽的智慧和力量,只有始终相信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之力。亿万人民的力量一旦被激发出来,就有着改天换地的伟力;党心与民心凝聚,就能创造非凡奇迹。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式现代化要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创造新的伟大实践,需要不断创新发展中国模式和中国特色,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就要求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本文系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专题项目【2022ZT01】、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2021SJGLX066Y】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系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副教授)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