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氏县把“卢五味”做成“富民方”换驾驶证“只跑一次”培训有实效就业有本领“烹”技学到手致富有门路大棚红薯苗销售旺闲置庭院养牛致富图片新闻甜了游人乐了农民英雄花盛开老区迎客来主动上门服务助力春耕生产民宿经济热乡村环境整治带来大变样郑东新区自贸办抢抓机遇助力企业拓展国际市场通许农商银行召开文明规范服务提升年活动推进会提升服务效能优化营商环境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683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3-04-24

重点药材创品牌精深加工成体系

卢氏县把“卢五味”做成“富民方”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记者刘景华通讯员张海军高长军

卢氏县的男女老少都熟知一些中药材,今年60岁的横涧乡代家村农民牛金会更是精通药材,也发了“药财”。

“去年我的合作社销售中药材1300多吨,销售额1亿多元。其实,我主要经营五味中药材。”4月21日,牛金会掰着指头算了一笔账,“去年销售连翘干品1100多吨,每公斤110~120元,黄精、五味子、苍术、天麻四味药材供应药厂,有200多吨。”

牛金会创办了卢氏县金宏连翘合作社,入社村民88户,每户年收益少则十多万元,多则数十万元。今年年初,牛金会硕士研究生毕业的儿子回乡创业,创立了一家中药材公司,带领乡亲共同致富。

牛金会说的连翘、黄精、五味子、苍术、天麻5种中药材被称为“卢五味”,是独具卢氏地域特色的道地中药材。

“通过科技创新和金融服务,我们实现规模由小变大、产品由粗变精,把药材变成药品,通过产业优化升级,把山区老百姓司空见惯的‘卢五味’做成了‘富民方’。”卢氏县县长刘万增说。

卢氏县是全国十大中药材生产基地县之一,境内盛产1225种中药材,国家重点保护的42个中药材品种中卢氏县盛产21个,河南省473个重点中药材品种里卢氏县盛产316个。如何变资源优势为高质量发展优势?卢氏县科学处理“少与多”的关系,品种少才能规模大,有重点才能创品牌,围绕“卢五味”建立组织体系,制定生产和招商“双图谱”,建强中药材产业链,10多万户药农链接产业、企业和市场,走上了致富路。

今年春季,卢氏县新发展“卢五味”2.3万亩,其中连翘8000亩。2016年以来,卢氏县出台中药材种植、管理、加工等全产业链奖补政策,全县已建成连翘万亩以上示范基地5个、千亩以上示范基地34个,全县连翘总规模达到120万亩,黄精等其他道地药材15万亩。

发展生产的同时,卢氏县强力培育以中药材精深加工为特色的工业体系,该县开发区已入驻8家加工企业,其中,新建投资亿元以上的瑞之恒、涵越健康两家中药材加工厂已开始试运行,连翘等中药材提取、中兽药数条生产线已试产成功,黄精系列药食同源产品已开始试生产,投资10多亿元的乐氏同仁经过重启改造,近期4条生产线将量产降脂灵、黄连上清片等40种药品。

为推进以“卢五味”为重点的优势中药材产业发展,卢氏县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金融”模式,引进以岭药业、北京康仁堂、汇辰实业公司供货商入驻,促成以岭药业和金宏连翘专业合作社订单合作,4个初加工基地年加工销售连翘干品2100吨,占全国连翘总产量的15%,新建5个乡村中药材加工项目。为有效解决贸易资金不足问题,卢氏县还探索创新订单、仓单、存货、应收账款等供应链金融产品,发放贷款6亿多元,以销促产,产销两旺。

“卢五味”渐成品牌、越叫越响,卢氏县中药材产业规模越来越大、效益越来越好。全县已发展中药材专业合作社180余家、药农1.9万户,建成初加工、烘干车间和冷库1000多个。目前,卢氏县还打造“中药+”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研发了艾草、黄精等系列保健品,建成连翘、五味子等中药材研学实习基地10多个,连年举办连翘花节,培育发展文旅康养专业村20多个,建成康养民宿和农家乐300余家,开发了药浴、药膳等文创品牌,获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