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巴富强通讯员乔连军
“你们看这块晚播的小麦,缺苗断垄较多,原因就是底墒不足,没有及时浇‘蒙头水’,一些小麦种子虽然发了芽但还没钻出土壤,再不抓紧浇水就有可能死掉。”11月22日,在商水县张庄镇訾庄村麦田里,“老把式”周群元正在给他的6名徒弟讲解小麦缺苗断垄的原因及补救措施。
今年68岁的周群元种了一辈子地,有着丰富的农技知识和种田经验,虽然年纪大了可还种着300多亩地,而且他种的庄稼总是比别人的产量高。
正因为周群元种田技术高、经验多,村里村外的一些农民都拜他为师,跟他学种田。而对前来拜师学艺的人,周群元都耐心传授,毫不保留。几十年来,收过多少徒弟,连他自己也说不清。
“小麦播种深浅和时间早晚对产量有没有影响?”
“肯定有。”周群元说,“如果播种时墒情好,就播深一点,如果墒情不好,就播浅一点,并及时浇‘蒙头水’,确保一播全苗。还要注意根据节气和气温确定种麦的时间。按照这些年实践,霜降节气过后一周,正适合播种小麦。而且,小麦适当晚播,麦苗长势较壮,分蘖力也强,能抗冻、抗病虫害。”
种玉米跟种小麦就不一样了。周群元经常和徒弟们说:“玉米播种争早不争晚,早种一天就能出全苗,晚种一天就得抗旱,因为气温高、跑墒快。玉米晚收比早收好,籽粒更饱满、产量更高。”
“这几年,我承包了200亩高标准农田,按照师父教的方法种了小麦、玉米,不仅生病少,产量也比人家的高。”徒弟訾连伟说。
今年25岁的周鹏宇,是周群元最小的徒弟。三年前,周鹏宇在北京搞绿化。结婚后,为了照顾孩子不再外出打工。2020年,周鹏宇拜周群元为师学种地。
“我种了160亩高标准农田,每年纯收入18万余元。”周鹏宇感激地说,“以前,我对种地一窍不通,是师父教给了我种地的本领,让我成了种粮大户。”
52岁的周卫山,是周群元最大的徒弟。周群元不仅教会了他科学种田,还帮他在流转了300亩高标准农田。尝到种地甜头的周卫山,今年又流转了200亩高标准农田,他种的玉米获得了亩产1700斤的好收成。
除教给徒弟种地技术和经验,周群元还和12名徒弟成立了群元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这12名徒弟流转土地少的150亩、多的500余亩,都是张庄镇的种粮大户,依靠种地走上了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