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课思政特色化教学促进人才培养的探索新工科背景下工程伦理教育的人才培养研究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有机融合探究党员在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的 先锋模范作用探究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859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1-11

专业课思政特色化教学促进人才培养的探索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席磊姜东凤

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重要举措,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动物科技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学生“三农”情怀的培养,立项建设了河南省动物生产类专业课程思政特色化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并依据建设任务,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立足畜牧产业,前瞻行业需求,增设交叉专业及学科;扎根行业一线,潜心前置育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科教融合协同赋能人才培养,推动人才前置就业;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坚持“三全育人”,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和培养学生“三农”情怀,切实提升立德树人的成效。

立足畜牧产业,增设交叉专业及学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培养更多农业科技人才,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是涉农高校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担起的时代重任。为了让学生愿意从事“三农”行业、主动担起推动“三农”建设的重任,在“三农”工作中实现价值,动物科技学院面对畜牧业“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快速发展和新农科建设的新要求积极作为,主动对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行业产业发展新要求,申请增设了国家首个“智慧牧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围绕动物生产核心技术,将智能装备与信息化技术、物联网技术和畜牧工程技术等多学科知识进行了交叉融合。通过“11341”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1个联盟企业冠名1个学生自然班级,通过3年“校企生”三方深度互动,探索学院与企业“学科共建、师资共享、科研共进、人才共育”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实现1个目标,使学生未毕业已择业),促进形成学科专业与行业需求融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融合、社会服务与区域发展融合、教学内容与“三农”实践融合、教学资源与校内外联动融合等五大融合平台,同构“教育链-创新链-产业链”,为培养“知牧、爱牧、为牧、兴牧、强牧”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奠定基础。

扎根行业一线,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动物科技学院把根植“三农”作为专业开设之根本,把聚焦融合作为专业开设之灵魂。在人才培养实践中,以提升师资队伍素质为引擎,推动“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专业知识模块构建”“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与组织”“科教企协同育人”四轮联动。

学校设立了首个“跨专业、跨学院”“校内外融合、专兼结合”的智慧牧业教研室,建设了包含环境工程、农业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动物营养与饲料、动物遗传育种等学科知识的“跨学科、跨专业”“校内外融合、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并积极吸纳华中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河南农业大学、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等相关优秀师资和技术骨干,成立了河南省智慧牧业虚拟教研室。同时,通过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开设体系完整且系统的“数智牧业应用与创新”多学科融合师资队伍培养课程、定制BOPPPS先进有效教学设计工作坊,并通过教师深入实践创新工作站、科技特派员开展科技服务、企业挂职锻炼等提升了专业教师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加深教师对数智赋能背景下专业建设的认知,促进了构建适应新农科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院依据畜牧产业饲喂精准化、管理可视化、决策智能化的发展现状,围绕学校“牧工商”一体化办学定位,系统分析智慧牧业科学与工程专业需求,主动对接农牧产业发展,重新定义了动物生产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开发了以“动物科学、畜牧工程技术、畜牧业信息化和畜牧智能装备领域等”为知识目标,以“畜牧生产与经营管理、智能装备选型配套与维护、畜牧业信息获取和处理、畜牧生产环境控制等”为技术目标,以“利用智慧牧业科学与工程综合知识进行畜牧工程设计、智能化经营管理及数智化分析等”为能力目标,以“精准管理的数字化思维、畜牧产业综合素养‘三农’情怀”为素质目标的“四阶”培养方案。并构建了以培养学生“三农”情怀引导学生“识牧”,增强学生“爱农信念”强化学生“知牧”,锤炼学生多学科交叉融合思维能力,夯实学生“为牧”本领的“三层”农科通识教育课程体系。该“四阶+三层”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课程体系的开发,使专业教育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而在教学内容设计上,专任教师聚焦专业目标,根植“三农”全员育人的教育理念,紧密契合行业需求选取教学内容,挖掘“三农”价值引领的思政元素,并通过引进行业专家或行业认知、创新实践、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等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爱国敬业、辩证思维、团队合作、创新意识、“三农”意识等,激发学生“为农”动力,体验“为农”获得感。如在讲解“脂肪的营养价值和主要生理作用”中,把“我院教师救助北龙湖的疣鼻天鹅校内新闻”引入课程,让学生思考发病原因,引入脂肪的营养价值和主要生理作用、脂肪肝形成机理以及如何预防脂肪肝等专业知识,教育学生关注身边新闻、积极加入“科技110”社团,来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课前发布预习任务提出问题导入新课、内容讲解培养思维、现学现用分析问题、知识拓展服务产业、问题延伸提升素质的教学方法,实现了课程的“两性一度”。

科教融合协同,推动人才前置就业

产教融合和科教融汇是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新型人才”的孵化器。动物科技学院为了推进智慧牧业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在原有猪生物育种、乡村振兴等研究院的基础上,汇聚校内外资源,建设“智慧牧业现代产业学院”。构建企业、行业、社会等多元参与的人才培养体系,实施以思想导师为主体,专业导师、技能导师和职业导师3个导师积极参与,N种教学方式的联合指导,协同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1+3+N”本科生导师制,为学生实习、实训、就业提供更多空间。同时,学院先后与河南艾格多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福贝宠物、生泰尔集团等单位开展学生订单培养,通过参与企业活动、深入实践实习、企业场景对接等活动,实现“学生提前选择就业岗位”与“企业提前选择目标员工”的“双选”与“双赢”。

[河南省动物生产类专业课程思政特色化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和河南省教育科学规 划2022年 度 一 般 课 题(2022YB0296);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2023年度一般课题(2023YB0253)]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