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做好“高标准农田+”文章集聚创新合力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图片新闻鲁山酱焖鸡“乡土味”好味道做好技术支撑 优化人才队伍食材好,食才好!适时刺激催菇 做好幼菇保育刘阳为乡亲致富找到好门路
第05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893期:第05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3-05

鲁山酱焖鸡“乡土味”好味道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记者丁需学通讯员胡耀华

酱香浓郁而不腻,肉嫩鲜香而不柴。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鲁山县四棵树乡张沟村的酱焖鸡再次让来自四面八方的食客纷纷点赞。

近年来,张沟村酱焖鸡的香味越传越远,不仅助推了当地文旅发展,也让土面酱变成了“香饽饽”。近日,记者走进张沟村,探访该村酱焖鸡的故事,感受不一样的舌尖味道。

“乡土味”引来“打卡潮”

土面酱、土鸡、土灶台,鲁山酱焖鸡正是在这地道的乡土里红火起来的。

在鲁山,制作酱焖鸡的传统由来已久。尤其是张沟村酱焖鸡,因其浓郁而独特的酱香味,一直深受顾客好评。

张沟村酱焖鸡真正“出圈”是在2001年。当年,作为村党支部书记的许建军为了增加村民收入,与市区一家旅行社合作,为村里引来了一拨游人。“那时候条件差,住的都是土瓦房,结果我们推出的酱焖鸡一炮打响。”回忆20多年前的一幕,许建军感慨说,也就从那时起,前来品尝酱焖鸡的人络绎不绝。

“我们这里的酱焖鸡之所以受人宠爱,是因为选材不同。”张沟村山水居农家院主人侯芳芳说,制作酱焖鸡,选材是一大项,鸡子全部选用农户饲养的、生长一年以上的土鸡,其他花椒、辣椒、八角等佐料,更是优中选优。

侯芳芳今年30多岁,却有着10多年的酱焖鸡制作经验。“做酱焖鸡除了选材,就是舒酱,舒酱时火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火大了酱容易煳,火小了不出味。”侯芳芳一边介绍,一边演示制作技巧。

老手艺留住老滋味

“酱焖鸡的制作方法基本一样,只是用料不同,我们用的土面酱,全是村民自己手工制作的。”许建军自豪地说。

据了解,酱,作为调味品,距今已有数千年历史。张沟村有做土面酱的传统,每年三伏天,几乎家家做土面酱。

黄蒿是一种野草,香味浓郁,也是做土面酱的主要原料。做土面酱,工序繁杂。首先找来一个荆筐,之后将麦秸、黄蒿和槲叶或柿子树叶铺在荆筐内,再用上好的花椒熬制一锅汤水,将滚烫的花椒水倒入备好的面粉中。将二者充分搅拌均匀后,把面粉揉成条状,放入笼屉中蒸熟,再放入事先用麦秸和黄蒿铺好的荆筐中,表面裹上气味浓郁的黄蒿和容易发热的麦秸、槲叶,再将布置好的荆筐放置阴凉处。三伏天的高温,结合青蒿、麦秸和槲叶的热度,面团七天后便酱香四溢。

“打我记事起,俺这里的人就做土面酱,一直到今天,村民们仍坚持不懈。”今年71岁的许振业说,从古至今,只要家中来了客人,都会用酱焖鸡招待。

好味道打开新思路

“别看俺村位置偏僻,从大年初二到现在,每天都有不少客人前来品尝酱焖鸡。”侯芳芳说,她家有时候一天能卖五六十只酱焖鸡,客人除了现场吃,临走时还要打包带走些。

近年来,随着张沟村酱焖鸡名气越来越大,土面酱也成了“香饽饽”。“去年我家做了200多公斤土面酱,40元一公斤,到春节时全部卖完了。”许振业说,在张沟村,酱焖鸡与土面酱是相辅相成的,土面酱成就了酱焖鸡的美味,酱焖鸡让更多人了解了土面酱的与众不同。

正是凭借酱焖鸡这道美食和优美的乡村环境,近年来,张沟村的名声也越来越大,一年四季游人络绎不绝。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