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教融合的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影视教育发展探索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周边传播理论视域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中亚五国的传播与认同研究
第08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898期:第08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3-12

基于产教融合的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熊桂芳郭润平

产教融合是当前教育发展主要趋势,与当前应用型本科以应用技术为主的教育定位和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的教育目标相契合,旨在充分借助企业的优势来增强高校的资金力量、师资力量和教育力量,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高度统一,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的实效性和全面性,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充足且优质的应用型人才储备。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指引下,课程思政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方向,在增强课程育人实效、拓宽思政教育主要阵地、实现“三全育人”方面具有关键意义。高校应充分发挥产教融合的优势,加强与企业的交流合作,与企业共同推进课程思政的落实,推动教育工作的创新化、高效化发展,更好更快更优地完成教育使命。基于此,本文以产教融合为视角,对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策略进行探究。

当前,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模式建设工作虽然在不断推进,但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各种问题时有出现,严重影响建设工作的开展效率。一是重视程度不足的问题。企业参与产教融合主要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满足自身发展的人才需要。基于此种目的,产教融合更偏向于学生的技能培养,即增强课程的专业性,进一步提升专业人才培养实效。但一些企业对于课程思政的认知有所偏差且重视程度不足,缺乏足够的参与意愿,导致在产教融合中学生的职业能力虽然有所提高,但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却提升缓慢。二是形式化的问题。部分高校将课程思政当作简单任务而并非教育使命,缺少对立德树人内涵的深入了解,为了凸显自身紧跟潮流的工作作风,脱离实际情况、忽视企业利益诉求盲目推进课程思政,这种表面工程导致产教融合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既没能达成思政育人的目标,又影响了课程育人的质量和效率。三是师资队伍能力不足的问题。一方面,当前专业课程的师资队伍主要由教师组成,而富有工作经验的企业员工未能充分参与课程教学,课程教学存在理论实践不平衡、脱离职业实际情况等问题,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对于职业道德和职业责任缺乏明确认知,整体思政育人效果有所不足;另一方面,课程思政有力推动了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思政教师的教学压力,但也导致部分思政教师出现工作懈怠、教育使命感和责任感降低的情况,没有主动帮助思政知识储备不足、思政教育经验匮乏的专业教师掌握课程思政的具体方法。

针对上述问题,高校应采用有的放矢、对症下药的举措来构建和完善课程思政教育模式,借助企业的力量全面提升课程思政开展的质量和效率,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其一,深化校企合作,共同制定课程思政建设合作计划。高校应召开课程思政研讨会,邀请企业代表参加会议,在会议中利用政策文件、思政教育具体案例等对课程思政这一新时代教育改革任务进行全面阐释,并展示高校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和今后的合作发展方向,积极解答和采纳企业代表对课程思政建设的疑问和看法,以此增强企业对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了解度和参与合作的主观意愿;在此基础上充分了解企业的利益诉求及其对课程思政的具体看法和相关建议,以集思广益的形式进行规划,制定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目标和具体方案,为后续具体工作的落实指明正确的方向。另外,高校在根据合作计划推进课程思政工作时要让企业充分参与建设工作,凝聚校企合力,助力课程思政的规范化、实效化、全面化落实。

其二,坚持实事求是,做好做实课程思政建设具体工作。高校应充分认识到推进课程思政对于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意义,将其视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工作,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优势,在优势结合、短处互补的基础上以校企合力推动课程思政的贯彻落实。例如,共建众创空间,强化校企协同实践育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拓宽学生未来发展道路;基于产教融合培养学生的工作胜任能力,善于整合校内外资源,实现课程与工作场域的对接,打造多功能实践育人平台,为课程思政实践育人提供便利;在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下共同建立多元化、多维度、开放式的评价体系,通过客观合理的评价来分析课程思政开展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和显露的不足,并以此为依据对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进行针对性改进,进一步明确和优化校企双方的责任和建设行为。

其三,加强师资协同,全力打造课程思政建设核心力量。高校应重视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主导地位,通过加强协同、内培外引的形式来打造一支具有课程思政胜任力的优质师资队伍。一方面,要加强企业员工和校内教师的协同。高校应邀请企业中工作经验丰富、职业素养优秀、岗位成果显著的优秀员工担任特聘教师,由其负责部分专业性、实践性较强课程的开展工作,以此进一步平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重,推动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的同步培育。另一方面,要加强思政教师和专业教师的协同。高校应组织建立课程思政帮扶小组,小组由一名思政教师和多名专业教师共同组成,思政教师担任小组组长,小组定期召开研讨会议,对课程思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集中讨论并寻求解决对策,在推动经验共享和成果共享的同时,充分发挥思政教师的专业优势来帮助专业教师找准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内在契合点,逐步提高教师的课程思政胜任力。

[作者熊桂芳系西安思源学院城市建设学院副教授;作者郭润平系西安思源学院商学院讲师;本文系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19JK0685),数字化建筑陕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