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人才支撑县域经济的破圈密码:发展壮大富民产业以“四个聚焦”助力党建育人同频共振统筹城乡就业推进城乡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与提升策略研究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900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3-14

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人才支撑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苗晓娜

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河南高度重视人才,把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作为首要战略。当前,新质生产力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而高素质人才队伍是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要素。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要把人才视为创新的根基,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人才支撑,助推河南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创新引才方式、拓宽引才渠道,为新质生产力注入人才动能。人才是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资源,要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做好人才引进工作,形成行业、企业、高校多方参与共建的人才联动机制。一是灵活运用揭榜挂帅、政府奖补的方式集聚高层次人才和优秀专家,加大政策供给力度,统筹地方部门职能,为人才项目对接和促进成果转化提供服务支撑。二是以乡情引人才,吸引域外人才和豫籍人才回乡创新创业,发掘本土人才的内生动力。三是立足本地科研院校的“塔尖”资源,加强与国内外各科研院校的合作交流,推动重点项目落地,通过项目委托和特聘顾问等柔性引才方式,打通人才、资金、项目的流通共享渠道,鼓励更多的人才向河南聚集,储备培育更多高层次人才的后备力量。

推动产才充分融合,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河南应立足本地产业需求、产业布局及转型特点,以新质生产力为先导,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与人力资源协同发展。从顶层设计方面,前瞻性地制定创新人才政策和战略规划,围绕“产业链”合理有效布局“人才链”,提升引才精准度和产业适配度,充分发挥产业科技创新平台载体的引育作用,围绕产业重塑、科技创新、流程再造聚集各类科技人才,不断壮大新兴产业人才团队,以人才队伍的量变催生生产力的质变,实现产才融合双向并行的发展格局。

构建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要深化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融合,构建新质生产力人才培养模式。高校要发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主阵地作用,适应新质生产力对高素质人才需求总量和结构的变化,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需要,实现学科交叉和竞赛竞技育人,提升创新人才的自主培养水平;企业要抓好体系建设,放权赋能,发挥创新人才的主体作用,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科研平台要发挥支撑作用,引育结合,发挥对高层次人才的牵引作用,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创新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提升高层次人才供给自主可控能力。

做精载体平台,构建多方合作、优势互补的育才体系。要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突出郑州都市圈引领作用,加快推进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改变各类创新平台现有的盈利模式,构建政府、载体平台、运营方一体化专业运营管理模式,推进产业园区、产业基金、创新孵化器、产业联盟等一体化建设,从技术孵化、创新融资到产业扩张等方面,引导相关产业加速集聚,以产引才,充分发挥产业科技创新平台载体的引育作用,构建研发-工程化-产业化的创新链条,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加大高层次人才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培育力度,加快推动全生命周期资金扶持体系,还要充分发挥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及龙头企业的创新引领作用,依托其自身优势推进其产业基础高级化,力争在创建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上实现新突破。

打造吸引人才的良好生态,创造互惠共生的涵养环境。河南要打造人才创新生态城市,要不断深化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通过运用“互联网+”“生态+”等新技术,立体化提升河南各大城市品位,兼容历史文脉和现代风貌,促进城市新业态转化,改善公共服务等软环境,围绕人才生活补贴和就业创业扶持精准施策,建立科学完善的人才评价与激励体系,逐步构建引才留才的良好生态。此外,要全方位优化创新创业的聚才环境,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动能,集聚更多的优质资源,外引内培互动发展,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成集聚高端要素资源的强大“磁力场”,为现代化河南建设提供坚强人才支撑。

[作者单位系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本文系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专题项目“河南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研究”(编号:2023ZT01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