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路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开发:谱系·特点·进路以教育家精神为核心锻造思政金师“大思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课程融入研究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931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4-30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路径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许一芳

作为心理学领域的一股新力量,积极心理学与关注个体心理问题、心理异常和心理疾病的传统心理学不同,其更加注重关注个体的优点、积极情感和心理健康,强调个体自我成长和自我实现的重要性,鼓励个体发挥自身的优势、培养积极的情感、寻找生活的意义和目标,并与他人建立积极的关系,为个体提供了提升生活质量和提高生活幸福感的方法和工具,引领了心理学领域的新思潮。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开展良好、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承担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教育使命尤为重要。然而,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缺乏针对性、实效性不强等。

积极心理学旨在帮助个体实现更高的幸福感、心理健康和个人发展。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开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够丰富、拓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而且十分契合新时代立德树人的高等教育新要求,可以有效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基于此,为了有效发挥积极心理学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引领和促进作用,下面探索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

一、建立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积极心理和个人成长的理论。为了提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发挥积极心理学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引领作用,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开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建立包括积极心理学理论和实践课程在内的多元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培养大学生积极阳光的心态和心理素质,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

为了发挥课程的主要载体作用,首先,高校应引进积极心理学理论,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课程体系,开设涵盖积极自我、积极投入、积极品格与美德等多方面积极心理学相关内容的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其次,高校应建立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课程体系,开设各类有益青年学生身心健康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如“班级团队破冰之旅”“积极心理游园会”等,促进青年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最后,构建多元化课程体系,注重把握青年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其在各个阶段的实际需求,制定个性化、多层次和多元化的教学方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积极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可用于开展积极教育,通过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个人特质和社会技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业成就和整体幸福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师资队伍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积极心理学教育原则和方法的运用,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效果。为了发挥积极心理学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引领作用,应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对积极心理学原则和方法的运用能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为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开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重要支撑。

首先,高校可以加强对现有心理健康教师的培训和指导,不断提升其对积极心理学的认识、了解及运用能力;其次,高校可以通过引进外部积极心理学专家,进一步充实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最后,高校可以邀请积极心理学专家或行业精英来校开展讲座或鼓励本校教师加强学习交流等,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师资队伍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

三、打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和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良好的校园文化和心理健康教育环境作为支撑。为了更好地发挥积极心理学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引领作用,高校应注重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和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建设,促进大学生归属感、凝聚力和幸福感的提高。

首先,高校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或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心理情景剧比赛、心理健康讲座等,如此不仅有利于营造充满正能量的校园文化氛围,而且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其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室和心理咨询室等相关硬件设施也是必不可少的,它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心灵放松场所,让学生在遇到困扰时可以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和支持,而且可以为教师开展良好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外部有力保障。

四、强化家校社合作,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合力

家庭、学校和社会是影响大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因素,因此,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强化家校社合作,打造家校社联动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网络,推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进而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首先,高校可以加强对学生家长的教育引导,通过开发利用面向家长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课程或举办家长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讲座等,提高家长对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支持力度和运用能力;其次,高校可以与社会上关注心理健康教育或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机构和团体进行合作,共同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不断扩大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引导全社会主动为促进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最后,高校可以牵头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通过定期开展交流与反馈,全面提升家校对青年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与认识程度,从而有的放矢地为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支持。

在青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社会乃至每个家庭高度重视的新时代背景下,高校作为重要的育人阵地,更应该积极承担起育人使命,探索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成效的方法和路径,从而促进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助力青年学生成为国家栋梁。

[作者系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教师发展研究院博士研究生,西安思源学院讲师;本文系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教师发展研究院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重点项目)“陕西省大学生心身健康非线性动态预测模型建构研究”(编号:2023JSYBZ03)的阶段性成果]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