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耕正当时除草最关键图片新闻图片新闻当一个负责的育苗基地负责人技术落实到位田间管理精细机器挑大梁 种烟不费劲“烟叶+红薯” 致富有新路产业共兴成果共享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943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5-21

伊川县 平等乡

“烟叶+红薯” 致富有新路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许金安邵晓静李静怡

培土、揭膜、浇水……

5月19日,伊川县平等乡龙王屯村烟薯轮作示范区一派繁忙,数千亩整齐划一的烟田里,烟农正在移栽烟苗。

去年以来,平等乡整合农村土地、劳动力、资金等资源要素,以烟叶产业发展为突破口,实施烟薯轮作,搭建了规模化种植平台,激活了带地入股、土地流转新方式,走上了产业发展与富民增收双赢之路。

整合土地资源破解发展瓶颈

“‘烟叶+红薯’轮作模式烟农欢迎,政府支持,我们不但完善了基础配套设施,还对农户进行资金补贴与技术助力,在去年1000亩的基础上,今年又增加了1000余亩。”平等乡党委书记凌亚旭说道。

为实现烟叶规模化种植,平等乡对撂荒地、边角地进行统一平整,提升耕种条件,通过统一流转、标准招商、奖补结合等措施,撂荒地成了“绿色银行”。

聚合发展要素厚植产业基础

去年以来,平等乡出台差异化配套政策,持续培优队伍。一方面,发挥返乡人员的示范带动作用,让周边村民实现务工;另一方面,将烟农、粮农纳入“新农人”培育体系,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补齐了资金、技术、管理短板。

同时,还在示范区打了3眼深水井,配套两组电力,硬化了3.1公里田间道路,新建了烟叶分拣大棚、60座电烤房,形成了“水电路网炕”配套齐全的示范方。

融合体制机制实现产业富民

“平时就在烟田负责日常管理、喷水和施肥工作,一天有百十块钱的收入,就近就业还方便照顾家里。”张奇庄村村民田红栓说。

平等乡引入市场化运营机制,以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为带动,出台“税收返村、配套归村、补贴给村”奖励补贴等利好政策,鼓励发展烟叶等特色农业,群众有地租和务工收入。烟薯轮作项目实施以来,龙王屯、古城、上元3个村集体经济增收120万元,群众务工增收240余万元,地租由原来的每亩500元增加到每亩3000元。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