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宋广军通讯员刘艳红
6月1日,在禹州市方岗镇昌王村的麦田里,驾驶员刘亚辉开着秸秆打捆机,顺着麦垄来来回回地把收割机收割后抛下的秸秆收起、挤压、打捆。等候装车的养殖户开着三轮车等在地头,够车了装上就走。
“存不住,一点儿都存不住!100多家养殖户都在抢着要!”刘向朝的禹州市大康农业有限公司位于方岗镇刘屯村,麦收期间从事秸秆收集销售。自打麦收一开始,他的电话就天天响个不停,全都是订购麦秸秆的。
据刘向朝介绍,他没想到今年麦秸秆这么吃香,“抢”秸秆大战提前打响。方岗镇除了小户收购外,大型养殖户就有两家,周边顺店、火龙、鸿畅等外乡镇的也纷纷提前预订、收购秸秆,慢一点儿就有可能被别人抢走了。
目前,刘向朝的4台打捆机日夜不停抢收,已在刘屯、昌王、和沟、方北和邻近的火龙镇葛村、火山赵等村打捆4000多亩,抢收秸秆1700多吨。
刘向朝算了一笔账:“每捆秸秆50斤,一亩地能打800多斤,每捆4~4.5元,一亩地额外收入六七十块钱,群众谁也舍不得烧。”
刘向朝今年提前准备了2000多平方米秸秆堆放场,谁知道一个也没用上。每天的秸秆打捆后,就被等候在地头的养殖户抢购一空。鸿畅镇一家存栏300多头牛的养牛场老板,是刘向朝多年的老客户,早早预约“有多少要多少”,可刘向朝不敢答应,“好多都是老客户,咱也得讲点信誉啊。都给他了,就把大家伙儿给得罪了,以后咋见面呢?”
看着秸秆被抢得不可开交,刘向朝只好给机器加足油,安排饭店的大厨把油馍、包子、豆浆、焖面、鸡蛋汤、饺子等丰盛的饭菜送到田间地头,还给打捆机师傅开出了每天400元的工资,尽可能地多收秸秆、收好秸秆。
“走,继续开工!”傍晚8时许,刘亚辉坐在地埂上,匆忙地扒拉一碗烩面,放下筷子擦擦嘴,拿瓶矿泉水就又钻进了打捆机的驾驶室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