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收过八成夏播四成多零碳发展莘川出彩让河南稻米更好吃“秸”尽所能聚“秆”成金“抢”秸秆图片新闻睢县乡村路相连业兴人气旺
第01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953期:第01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6-04

睢县乡村路相连业兴人气旺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开栏的话

要想富,先修路;修好路,有出路。修好一条公路,搞活一片产业,带富一方百姓。近年来,交通运输等有关部门和各地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持之以恒、攻坚克难,“四好农村路”建设成效显著,农村公路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致富路、幸福路、连心路、振兴路。新时代新征程,为持续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本报即日起开设《四好农村路越走越宽阔》栏目,全面报道我省各地因地制宜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经验实践,敬请关注。

□本报记者李燕见习记者陈炫羽

6月2日清晨,记者从睢县县城出发,沿343国道一路向东行驶约20分钟,在岔路口右拐便驶入了周堂镇黄堂村。村子里,一排排大棚鳞次栉比。在黄堂云瓜园大棚前,采购商正将选购好的蜜瓜装车运往郑州。

“自从村里的公路与县、乡互通后,越来越多的采购商来到我们这里收购农产品,这真是我们的‘致富路’。”黄堂云瓜园负责人吴国军高兴地说。

从黄堂村向北出发来到尤吉屯乡马吉营村的田野上,金黄的麦浪随风起伏。记者站在田间,耳边不时传来联合收割机的轰鸣声,眼前是村民们忙碌而有序的身影。

“以前收麦子,村里的路不好走,农用机械很难进来,收割和播种往往需要花费十天半月的时间。”正在田间收割小麦的马锦玉老人向记者介绍,现在随着农村公路的建设,道路平整宽阔,农用机械可以轻松进入田间,连收带种,一天就能搞定。

记者跟随马锦玉走在乡村的公路,体验这里因“四好农村路”建设带来的巨大变化,只见路面平整干净,两旁的绿化树木郁郁葱葱。马锦玉告诉记者:“这些路不仅让农活儿变得轻松,村里的小麦、玉米、蔬菜等农产品也可以方便快捷地运往市场。”

与马锦玉道别后,记者沿着睢县的乡村公路继续前行。胡堂乡路肩两侧的紫荆、白庙乡栽植的桃树、后台乡种植的法桐,一条条生态廊道展现在人们面前。睢县的农村公路与乡村旅游充分融合,为乡村旅游项目引来了游客,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2020年以来,睢县累计投入农村公路建设专项资金6.1亿元,改造提升县乡公路95.8公里,新建通村公路310.807公里,危桥改造88座,生命安全防护工程216公里。”睢县政府调研员周继强向记者介绍。

不知不觉车辆已经行驶到河堤乡焦庄村,这里隐藏着一家返乡创业的企业--河南居乐鞋业有限公司。创始人焦向东是土生土长的焦庄村人。焦向东说:“之所以选择在自己的家乡办厂是因为,与常州、盐城等城市相比场地、人工费可以大大节省,现在乡村公路运输方便,所以选择了返乡创业。”

睢县素有“中国鞋都”美誉,截至目前,睢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已入驻鸿星尔克(商丘)实业有限公司、中乔(河南)体育有限公司等制鞋、鞋材及工贸企业596家,产能3.5亿双,产值近200亿元,鞋材配套能力达90%,制鞋从业人员达5万余人。

随着睢县“四好农村路”的建设,全县境内农村公路,已基本形成干支交错、乡乡互通、村村相连的公路网络。随着交通的便利,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返乡创业,一条富民产业经济带也随之蓬勃发展。

返程的路上,记者看到村民们正忙碌着收割庄稼、播种新苗,睢县大地处处焕发着生机与活力,也展现了“四好农村路”建设给乡村带来的巨大变化。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