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的生成机制构建高校思政教育推动文化自信提升路径研究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实践路径探索德才并育师范院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信息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创新研究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955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6-06

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实践路径探索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周广亮翟晓格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高校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前沿阵地和主战场,担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任务,必须重视将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贯穿于高等教育的全领域全过程。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课程思政的内容极为丰富,网络结构复杂,手段路径多样,需要在融入的契合点、关键点和支撑点上做足功课,理顺对象间的逻辑理路,无缝衔接课程内容,灵活选择融入路径。高质量做好这一工作,需围绕总体国家安全观涉及的领域和内容,从“点链网”“三位一体”视角探寻融入的路径,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新的模式。

“点链网”一体化融入路径的核

心思路:以“点”建设为基础、以“链”链接为纽带、以“网”构建为骨架,整合专业课程与总体国家安全观相契合的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优化个性化配套保障措施。

“点链网”一体化融入路径的基

础所在:构建融入“点集群”。以大安全理念为出发点,解剖梳理不同安全领域的人文社科因素、自然科学因素和交叉学科因素,并按照国家2011年、2018年和2022年公布的学科目录,建立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和交叉学科国家安全教育数据库、资料库及案例库;依据不同专业特性细化国家安全划分领域,使之与课程专业属性相匹配,并建立匹配群。充分发挥国家级、省部级和学校教学科研团队的教学研究功能,深度挖掘目标课程蕴含的国家安全理论、国家安全战略思想和文化以及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的方法、技术和工具,先行探索构建将不同的安全知识点嵌入课程内容并形成相对独立的教学模块,在课程内形成目标统一、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总体国家安全观课堂教育“点集群”,为后期的有机融入工作提供基础准备。

“点链网”一体化融入路径的关

键环节:组建融入“链群”。一方面,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专业课教学形成的“点集群”内容丰富、特征差异明显,但另一方面,这也容易出现各自为政现象,甚至会出现教学内容的无序碰撞现象,影响学生对总体国家安全观核心要义的认知。对此,有效的化解策略是:以本专业的核心课程为“链主”、其他专业课程为“节点”,建立专业层面的总体国家安全观课程教学链,“链主”课程是本专业总体国家安全观教学的灵魂,决定了教学的框架和重点;“节点”课程应围绕不同的“点知识”开展教学,与“链主”课程形成有机的互补关系,最终形成一条教学目标明确、形式多样、内容互为支撑的链条,一个学科内的不同链条则组成了一个特色鲜明的“链群”,为课程思政教学网络系统构建做好“支柱”准备。

“点链网”一体化融入路径的目

标导向:织密融入网络系统。对于各个高校而言,将总体国家安全观有机融入学科迥异、专业不同的专业课教学,由此建构环环相扣的网络体系并非易事。可将融入的“点集群”作为节点元素、“链群”作为横竖斜支柱,搭建“点集群”与“链群”有机结合的网络体系,确保总体国家安全观全面融入学校专业课教学全过程。该网络内蕴三重特质:一是多维一体。“总体性”是整个网络体系的目标追求,作为体系支柱的“链群”有分目标,“链群”中的每根链条有细分目标,构成链条的“节点”承担着不同的具体教学任务。二是秩序井然。尽管网络系统结构复杂、内容丰富、关系交织,但其有序性特征是极为明显的,系统的“四梁八柱”按照各自的规律并行运行,“链主”引导“节点”互补推进,“节点”依据发展不断丰富内涵。三是韧性十足。系统的活力在于其对环境的适应性,这就要求搭建的网络系统须具有较好的“韧性”,能不断与外界进行能量交换,维护系统的稳定性和创新性。

“点链网”一体化融入路径的根

本保障:完善融入有机协调机制。从“点群”“链集”“网络”三位一体向度将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专业课教学体系,因元素多样、主体多元、网络关系复杂,极易造成程序和内容上的冲突,甚至会影响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有机协调机制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根本保障,有效化解了“点集群”的筛选与布局、“链群”的互联互助、“网络”的动态重组等难题。“点集群”主要协调“点内容”的选取与凝练,锚定“点内容”在课程中的位置,搭建不同课程“点内容”间的结构布局。基于合理有序的原则,有机协同的“点集群”将繁多的分散融入内容实现有序安排,保障了对总体国家安全观核心要义的全面理解,也实现了对融入细节的精准把握。以专业为目标的“融入链”体现了局部优化特性,融入的内容和结构安排能有效支撑该专业教学需要。各个不同专业的“融入链”则构成了融入“链群”,链与链之间的有机协调,不仅能规避内容简单复制甚至互斥的问题,还能创造适宜的灵活融入方式和展现形式,以活化教学内容。有机协调机制的效能在以“点集群”和“链群”为基础构建的网络结构的运行上得以充分彰显:充分实现了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学校专业课教学总目标;有效节约了系统运行成本,激发了师生互动潜力;赋能高等教育,切实做到高质量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周广亮,系郑州轻工业大学教授;翟晓格,系郑州轻工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生。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思政专项“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课程思政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研究”(23VSZ146)阶段性研究成果。】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