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郭培远通讯员冯光耀)6月21日,刘阿姨康复出院了。
半个多月前,家住周口市的刘阿姨因为大便带血前来郑大二附院就诊,检查后发现是11年前确诊的子宫内膜癌复发,病灶主要有两处,一处在乙状结肠,一处在右侧盆腔。郑大二附院妇产医院院长赵虎为刘阿姨制订了个体化治疗方案--先化疗缩小病灶,再进行肿瘤细胞减灭术,术后继续辅助治疗,以最大限度延长刘阿姨的生命。
方案的最关键一环,就是肿瘤细胞减灭术。
肿瘤病灶清除得越干净,治疗效果自然越好。但刘阿姨的两个病灶都离大动脉非常近,想要完整切除,宛如刀尖舐血,手术风险极高。
经过多科室会诊,并与输血科充分沟通术中用血事宜、向刘阿姨家属告知手术风险后,赵虎决定,迎接挑战,放手一搏。
“跟术前考虑的一样,肿瘤离血管太近!”术中,赵虎嘱咐巡回护士联系多科室紧急会诊。
很快,阵容强大的手术团队组建完成,除赵虎外,还有普外科主任韩斌、血管外科主任吴成稳、妇科肿瘤病区主任胡滨以及妇瘤科博士陈志龙。手术难度可想而知,手术室的氛围紧张而凝重。
手术的第一个“拦路虎”,是乙状结肠处病灶,需要韩斌主刀将病灶与周围组织游离开并切除。由于病灶与左侧髂动脉粘连过于致密,加上刘阿姨曾接受过放射治疗,血管弹性差,分离病灶时动脉血管势必出现局部破损。时刻处于备战状态下的吴成稳眼疾手快,迅速压迫出血点,并快速精准缝合,有惊无险地渡过了首个难关。
面对右侧盆腔病灶时,各位大咖犹豫了。若继续手术,刘阿姨可能会再次发生动脉破裂,危及生命;若就此结束,减瘤效果不满意,心有不甘。具有丰富疑难妇瘤手术经验的胡滨提议,“有血管外科的保驾护航,不如放手一搏,若肿瘤侵犯血管严重,可以考虑用人工血管代替”,手术继续!
每一针缝合,每一次剥离,都是对生命最深沉的呵护。历经近6个小时,在手术团队的认真精细操作下,刘阿姨的右侧病灶被完整切除,且血管毫发无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