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闪耀着辩证思维的真理光芒全民健身背景下社区体育锻炼新模式精准思政赋能“三全育人”的逻辑机理及实践路径数智赋能文旅康养产业 促进乡村振兴的机制与路径研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区域经济 协同发展研究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994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8-01

全民健身背景下社区体育锻炼新模式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张艳青

健康是人类一切活动的重要前提,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人类在满足生活温饱需求后,对体育锻炼、强身健体的需求逐渐提升。为提高国民健康水平,我国提出了全民健身理念,倡导民众全面参与体育健身活动,并将每年8月8日设为全民健身日。对大多数普通民众而言,社区体育是实现自身运动目标与需求的重要手段,广大社区民众可自主、自发地进行感兴趣的体育运动,以达到强身健体的根本目的。下文将介绍全民健身背景下普通民众参与社区体育锻炼的常见活动与原则,对现今社区体育发展状况展开说明,并提出优化社区体育服务、构建社区体育锻炼新模式的措施。

社区民众参与体育健身的主要目的是增加社会交往以及增强自身的体力、耐力、柔韧度、协调性等,因此体育锻炼强度不需要与专业竞技运动员一样。在运动时,人们应坚持安全性、循序渐进、个性化及全面发展原则,根据自身机能水平、运动习惯、个人爱好,制定科学的运动健身方案,通过逐步加强运动强度与负荷,全面提升身体各部位、器官系统的机能水平,确保自身在运动中不会受到伤害。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类型有有氧运动、力量型运动、牵拉型运动等,如慢跑、骑行、广场舞、柔力球、滑板、乒乓球、俯卧撑、引体向上、瑜伽、普拉提、太极拳等,这些都是现今社区中最为常见的运动形式,运动人群可覆盖老中青幼等全年龄层,真正展现全民健身风采。

但现今社区体育资源与服务仍存在较多缺陷,一方面,社区体育开展环境不够成熟,很多社区缺乏相应的体育锻炼场地,相关配套器材设施也严重不足,尤其是一些老旧小区,活动场地和器材受损情况严重,且大部分社区不重视体育活动的管理与运营,无法为社区内民众参与体育锻炼提供完善、便捷的服务。另一方面,社区体育开展人群较为局限,调查发现,愿意且实际长期参与社区体育锻炼的市民多为56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体,这些民众多处于离退休养老状态,不仅有大量空闲时间,且对强身健体的愿望与需求较为强烈。而中青年人群则忙于生活、工作,很少有精力、时间参与社区体育运动。此外,一些地方政府对社区体育也不够重视,当地社区申请体育资金补助较为困难。上述原因导致社区体育的开展状况不够理想,部分民众很难真正享受完善的公共体育服务,共建共享全民健身的健康生态尚未完全形成。

基于此,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对社区体育锻炼模式加以革新,真正助力全民健身。

第一,拓宽社区体育的经费来源渠道。社区扩建、新修、改造体育场地与购置、修缮活动器械,都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但目前社区体育的支持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或社会赞助,资金来源渠道较少,导致社区难以进行大力改革。因此社区可采取多种手段来拓宽经费来源渠道,如通过民众集资、吸引商业赞助、收取一定额度的健身费用等方式,有效增加社区体育资金。关键是,对于获得的社区体育支持资金,社区需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体系,确保资金能够专项专用,如社区可以设置社区体育专项基金,并组建专业的团队来对基金进行管理,社区民众或业主委员会可定期对基金使用情况加以监察,避免社区体育资金发生被挪用、被贪污等情况,为社区完善体育设施与服务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第二,完善社区体育资源。在获取足够的资金支持后,社区可着手对其内部体育场地、器械设备等加以改良和完善,如社区可建设一个健身活动中心向民众免费开放,或像社区外民众低收费开放,同时社区也应完善各类体育设施与器械。当越来越多的社区开始打造健身活动中心,便可形成一个庞大的社区公共体育网格体系,成功为市民打造10分钟健身圈,更快地形成全民健身的局面。社区还可将智慧技术融入体育锻炼,通过技术革新来打造新时代社区体育锻炼智慧模式。如社区可将各种智能设备、传感器融入体育器械与设备中,实现对社区民众身体健康状况的监测,并对民众的锻炼情况及相关数据进行实时记录、统计、分析,为民众提供更精准、高效的体育锻炼指导服务。人们还可利用虚拟现实来打造虚拟运动场景,让民众在城市里也能体验登山、滑雪等运动项目,如此便可有效增加社区锻炼的趣味性、激发民众的运动热情。另外,社区还可打造关于体育锻炼的互联网交流平台,让社区民众在平台上分享自身的体育锻炼计划、成果及经验,打造一个互动共享的健身社群,鼓励社区民众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活动。

第三,做好社区体育锻炼服务。为调动社区民众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动性,社区可从服务层面展开探索,通过为社区民众提供更优质的体育锻炼服务来吸引民众积极参与。一方面,社区可丰富体育锻炼的内容和形式,如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群,社区可提供多样化的运动项目,并设置专门的场地与器材,满足民众的个人喜好与健身需求;社区还可举办体育活动赛事,如举办社区运动会并设置现金、电器等奖品,以吸引更多民众积极参与社区体育锻炼。另一方面,社区可加强对群众的体育锻炼指导服务,如通过举办科学健身讲座、全民健身宣传会、设置健身指导咨询与培训团队等方式,带动民众积极地、科学地参与社区体育锻炼。

总之,以社区为切入点,对我国社区体育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展开研究,并通过吸引更多资金支持、完善社区体育资源与服务供给等方式,探索社区体育锻炼的全新模式,可以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全面、完善的公共体育服务,助力全民健身局面的加速形成。

[作者系西安科技大学讲师;本文系2022年陕西省体育局常规课题(2022129)]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