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发展从红旗渠修建看农民主体性作用发挥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周口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周口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周口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999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8-08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发展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周月云

突出党对高校教育事业的核心领导权是新时期建设教育强国、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切实提升高校的党建工作质量,贯彻落实铸魂育人的宗旨使命,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支持。

基于此,高校应坚持以“三全育人”理念为指导,积极探索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以更好地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优秀青年人才,为实现民族复兴的重大使命贡献力量。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的必要性

一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内在要求。首先,高校党建工作不仅是高校治理体系的核心,更是引领学校发展方向的旗帜。坚持党建引领作用,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使思政教育拥有更为坚实的政治基础和理论支撑,确保其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中培养出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深厚爱国情怀的高素质人才。其次,思政教育作为高校育人的重要环节,其核心在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通过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能够增强“四个自信”,明确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密切关联。思政教育与党建协同发展,能使教育内容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教育方式更加灵活多样,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促进立德树人理念在学生心中落地生根,成为其自觉践行的行动指南。最后,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发展的关键在于构建科学合理的协同机制。这包括资源共享、课程互融、活动共办等方面。通过党建带团建、带学建,将党建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格局。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思政教育方式,拓宽教育渠道,增强教育效果。这种协同机制的创新不仅可提升立德树人的实效性,也能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是应对新时代高等教育挑战的有效举措。在新时代浪潮中,高等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内外挑战。因此,探索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发展路径,成为应对这些挑战、保障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举措。一方面,全球化加速了不同文化、价值观的交流与碰撞,部分学生易受外来思想影响,出现价值观模糊、信仰动摇等现象。高校党建作为坚定理想信念、凝聚共识的“红色引擎”,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能够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和理想信念提供坚实的支撑。另一方面,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信息获取渠道多元化,学生易受不良信息误导。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发展,能够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育体系,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筛选信息,增强其网络素养和媒介批判能力。

面对新时代高等教育面临的内外挑战,高校需深刻认识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的重要性,将其作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断探索和实践,创新协同发展路径,完善机制保障,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新格局。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的有效路径

一是强化理论引领,构建协同育人的思想基础。理论是行动的指南。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都深深植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之中,在思想根源上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只有在理论上实现统一,才能确保两者在发展过程中方向一致,共同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贡献力量。高校应组织广大师生深入学习最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围绕党中央关于思政教育的政策指示进行深入研究,以凝聚思想共识,形成良好的育人合力。例如,举办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升专题培训班,解读中国现代化理论体系、共同富裕、新时代中国梦等先进思想理论,引导师生深刻领会党的创新理论的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确保其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同时,在理论学习过程中,高校应注重将党建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机融合。一方面,讲述党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优良传统以及国家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培养学生责任感使命感,激发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拼搏奋斗的动力;另一方面,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使师生在理解党的理论的同时,加深对国家、社会、个人的认识和理解。这种融合不仅有助于增加理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还有助于增强育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是完善制度机制,保障协同育人顺利实施。高校应建立健全由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协同配合的协同育人领导机制,明确党委在协同育人工作中的核心地位,确保党委能够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其中,党委作为学校领导核心,应明确自身在党建与思政教育中的主体责任,将党建与思政教育纳入学校发展的总体战略,明确党建与思政教育的目标、任务和措施,确保二者与学校的整体发展相协调、相促进。同时,高校应建立健全党建与思政教育的协作工作机制,明确各部门、各学院的职责分工和协作关系,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党委、行政、教学、科研等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形成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的良好局面。最后,高校应重视党建与思政教育队伍建设,选拔并培养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专兼职工作队伍,提升工作队伍的专业素养和育人能力,并积极引导广大教师参与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和示范引领,将党建与思政教育的理念和内容渗透到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环节,实现全方位育人。

三是创新方式方法,提升协同育人的实效性。其一,高校可积极探索“党建+”思政教育模式,对标“三全育人”理念,坚持“五育并举”,组织多样化的党建活动,将思政教育巧妙融入其中,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接受深刻的思想教育,逐步推动“三全育人”改革不断走深走实。其二,在现代信息社会背景下,高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协同育人平台,以延伸协同育人阵地,满足学生新的发展需求。线上方面,利用“学习强国”“云班课”等网络学习载体,将自学与集中学习结合、学习与研讨结合,提升党员和师生的政治素质和思想觉悟;或者开发专门的思政教育App或在线课程,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互动平台。线下方面,可带领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等,邀请专家学者或优秀党员为学生深入讲解党的历史、理论和光辉事迹,通过生动的故事和案例,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主义精神。其三,实施“三联四链”育人模式。该模式通过“三项联动”和“四链相扣”整合校内外育人资源,打造思政育人生态圈,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育人体系。“三项联动”即“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线下思政课教学联动第二课堂,开展党史演讲比赛、红歌合唱、红色美术作品展等活动,提升思政党员教师的职业素养;联动专业课程,由党员教师为不同学科的专业课程提供思政教学指导,辅助各专业编写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构建党建思政育人新模式;联动社会大课堂,选派党员教师、学生党员,带领学生体验农耕生活、下乡支教,协同建设思政课红色教学基地等,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培养其服务能力与奉献精神。“四链相扣”则是将问题链、资源链、实践链、价值链环环相扣,先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搜集学生对时代发展、社会建设、青春成长等方面的问题;然后整合校史馆、图书馆、校园智慧信息平台资源,开展专题式思政教育,围绕学生成长发展的重大课题进行延伸教学,逐步破解其思想困惑,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认知;接着开展实践锻炼,让学生在实际行动中不断深化思想认知,接受红色文化、马克思主义的熏陶引领,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提升实践创新能力;最后根据学生的表现评选一批先进典型,凝练其闪光点与精神理念,鼓励学生学习先进,提升个人价值。

(作者系佛山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讲师、高级政工师、二级心理咨询师)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