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推进河南乡村法治建设研究精准家访助力立德树人走深走实乡村振兴视域下高校实验室“艺商融合”建设探索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思想对当代的启示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5042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10-17

精准家访助力立德树人走深走实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魏咪董维娜

2023年1月,教育部等13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明确了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在协同育人中的各自职责定位及相互协作机制。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完善家校育人联动机制,许多高校开展了精准家访活动。精准家访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之间联系的重要手段,更是提高辅导员思想素质和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径。高校要主动作为,探索建立学校积极主导、家庭主动尽责、社会有效支持的协同育人机制,营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协同发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精准家访要想取得实效,必须多方协同、共同发力。一是凸显价值。高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格局。二是精准定位。在家访中要精准定位,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身心健康、学习状态和家庭环境等情况。比如,围绕资助工作,详细了解学生父母职业和收入状况、家庭成员和健康状况等,全面地掌握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切实落实精准资助政策。三是内容协同。学生的个体成长和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的形成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更是一个宽领域、多层次的糅合。精准家访旨在聚焦“关键少数”学生,挖掘并树立这一群体的典型与榜样,带动良好学风、校风的养成。因此,精准家访对象一般以家庭经济困难、学习困难、心理问题、家庭变故等重点学生为主,各方协同发力,精准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四是渠道协同。以精准家访为协作平台,线下与线上结合,家庭、学校与社会的相互协同,开展走访与回访活动,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五是队伍协同。重在抓好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心理咨询教师、就业老师等主要育人力量之间的协同,构建多方联动、合力育人的机制。

数字赋能,注重因时而新。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特别是QQ、微信等社交软件的普及,教育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高校应将数字家访作为家访的重要形式固定下来,以延伸“三全育人”载体线上触手,丰富数字家访工作形式和方法。新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活跃,充满激情和活力,接受新生事物快,但在认识和理解现实时也容易产生一些问题。要做好这一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高校就必须精准识别教育对象,经常关注其行为变化,通过网络随时随地开展家访。辅导员、班主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课教师等也要推进数字赋能教学模式创新,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推动教与学融合应用,激活家庭学校合力育人功能。

机制建设,强化组织保障。要积极发挥精准家访作为“三全育人”载体的作用。一是加强顶层制度设计,做好精准家访的考核工作。高校要将精准家访的实践和效果,纳入教育、管理、服务等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的考核,并且与绩效挂钩,使育人的“软指标”变为“硬约束”。要形成精准家访的育人共识,完善精准家访的顶层设计,制定相关规章制度,促进部门之间的交流沟通,实行考核激励机制,实现考核结果的全方位评价运用。二是要组建家访队伍。组建以学生处工作人员、专任教师、学生干部等共同参与的多样化、多层次的家访队伍,校领导带头参与,走进学生家庭开展家访,同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等用人部门建立联系,发挥协同育人功能。要针对家访人员开展必要的培训与辅导,系统开展资助政策、访谈技巧、心理咨询、职业规划、廉洁自律等方面的专题培训。三是建立良好的家访反馈机制。家访结束后,家访人员应及时归纳整理家访信息,反馈给学校相关部门、学生所在院(部)系和学生辅导员,及时组织开展工作交流会,总结育人经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作者单位:西安医学院;本文系2024年陕西省体育局常规课题“关于进一步促进陕西红色体育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20240802),西安医学院2024年度校级课题(辅导员专项)“基于协同理论的新时代医学生医德教育共同体构建研究”(编号:2024FDY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