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婷婷
农村旅游作为融合农业、文化和自然资源的旅游模式,正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然而,传统的农村旅游发展模式面临着环境保护、文化同质化、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挑战,随着消费者对可持续旅游需求的增长,农村旅游亟须转型升级。ESG代表环境、社会和治理,是一种关注企业非财务绩效的投资理念和可持续评价标准,引入该视角从ESG三个维度来审视农村旅游,对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E-环境:自然资源保护与绿色能源使用
环境保护是农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农村旅游的发展通常依赖于农村地区的自然资源,如风景名胜、生态环境和农业资源,如果不加控制的开发,这些资源极易受到破坏,导致不可逆转的环境损害。环境维度强调了对这些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
自然资源保护:开发旅游项目时,要注重资源的节约与再生,尤其是避免对生态脆弱地区进行过度开发。农村旅游的设计应融入生态设计理念,如环保建筑、生态园林等,确保旅游业的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绿色能源使用:农村地区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如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通过推广使用这些绿色能源,旅游景区可以大幅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这不仅有助于实现农村旅游的绿色发展目标,还能成为吸引游客的卖点,突出绿色旅游的特色。
生态友好的旅游基础设施:推广低碳出行方式,提高建设和运营中的资源使用效率,如步行道、自行车道等,减少交通运输的碳足迹。
S-社会:社区共建与文化保育
农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还要注重当地社区的参与和社会文化的保育。社会维度着重探讨农村旅游对当地社区的社会影响,尤其是社区是否能够从中受益,以及在发展过程中如何保留和发扬农村文化特色。
社区参与与共享经济:确保当地居民能够积极参与旅游规划和管理,旅游项目的设计和实施需要结合当地居民的意见和需求。通过共享经济模式,居民可直接参与旅游经营活动并分享经济利益,从而增强其对旅游项目的支持度与认同感。
支持地方创业:可设立地方创业基金或提供技能培训,鼓励和支持当地居民发展特色旅游项目,如民宿、特色餐饮、手工艺品销售等。这不仅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还能丰富游客体验,增加他们对当地文化的兴趣和了解。
文化保育与传承:农村地区往往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如传统民俗、建筑风格、节庆活动等,这些文化资源可以成为旅游吸引力的核心。因此,旅游开发必须尊重和保护这些文化遗产,避免过度商业化和表面化的展示。在旅游项目中融入当地文化体验活动,可增强游客的参与感和文化认同感,同时帮助当地社区保持其文化传统的活力。
G-治理:透明管理与长期发展
良好的治理结构和政策支持是实现农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治理维度强调在经营过程中的透明度、问责机制及长远规划能力。在ESG视角下,企业、组织和政府需要共同努力,确保旅游项目透明、负责任,并具备长远的规划。
透明与问责管理:在农村旅游项目中,透明的决策过程和管理制度能够确保相关行为符合可持续发展目标。通过ESG信息披露,能够让利益相关者了解主体的行动,并对其进行监督和问责。这种透明的治理结构,不仅有助于与当地社区建立信任,还能够增强其社会声誉和市场竞争力,吸引更多注重社会责任、有环保意识的游客和投资者。
社会责任与回馈机制:旅游企业应致力于将利润的一部分投入环境保护、社区发展和文化保育中,以形成良性循环。例如,旅游企业可以设立“绿色基金”,用于支持当地的环境保护项目,或开展社区教育活动,帮助当地居民提升技能,实现多元化收入来源。
政府政策与激励机制: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引导和激励机制,支持和推动农村旅游的绿色发展。如政府可以提供绿色项目补贴或税收优惠,鼓励旅游企业采用节能减排技术;出台相关政策法规,限制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确保旅游业的可持续性。
长期发展规划:为了确保可持续发展,农村旅游企业需制定长期的战略规划,尤其是在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和社区利益等方面。避免短期的追逐利润行为导致不可持续的开发,是旅游企业实现绿色转型的重要方向。
(作者单位: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