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丁需学通讯员张鸿雨)“今天来了两辆车,计划装160筐。”11月24日,位于郏县堂街镇圈李村南头的河南省宝象山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种植基地一派繁忙,来自平顶山市新华区的货车司机王建设正忙着装车,准备把刚刚采收的上海青送往市区果蔬市场。
距装车点不到30米就是6号蔬菜大棚。占地约700平方米的大棚内,绿油油的上海青长势喜人,10多名村民正忙着采收,掐掉黄叶、残叶、烂片,弹掉土粒,整整齐齐地码放在塑料筐里,满筐后送到地头。
“我在这里干活快5年了,待遇还不错。像今天割菜,一天能挣80元,要是翻土种菜、浇水的话,一天120元,还不耽误照顾老父亲。”邵廷选一边忙碌一边说。邵廷选是附近邵湾村村民,今年60岁,老父亲八旬有余,他之前在浙江台州务工,如今家门口有了增收渠道,就不再外出了。
圈李村曾是省级贫困村,这几年得益于帮扶单位平顶山学院和郏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帮助,水泥路、柏油路户户通,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提升。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万元大关,同时该村党支部被评为河南省首批“五星”支部。
“平顶山学院历任驻村第一书记都很敬业,充分利用专项经费为我们修路,建设蔬菜大棚,购买花生油加工设备,为我们注册了‘宝象山’商标。目前我们村蔬菜大棚有200座,常年种植上海青、奶油小白菜,还有羊肚菌和藏红花,年产值1000多万元,200余人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增收。”该村党支部书记李松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