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走进一个个生产单元,工人、质检员、车间主管各司其职,严格把关。装配车间里,一名女工在立音柱、修琴码。这是一个精细活,只见她小心翼翼,反复衡量琴码的位置、码脚的厚度,最终仔细固定下来。
“虽然是手工制琴,但我们的工厂已具备规模化、标准化优势。”郭新社说,经过几年发展,河南昊韵乐器有限公司的工人数量从70名增加到200多名,提琴年产量超过5万把,工艺水平不断提高,提琴的市场价格日渐看涨。
规模化、标准化的路子固然好,但王金堂有自己的想法:“从手工制琴历史来看,作坊里应该更能出精品。”
“作坊产量小,可以精心打磨,满足个性化需求。”王金堂说。在保持传统音色的同时,王金堂还对提琴进行电声化改造,并着力让提琴外表色彩更现代、操作更简便、舞台呈现效果更好。在他看来,作坊“船小好调头”,利于创新。王金堂还有远期规划:打造“大师工坊”,“甚至一个月就做一把琴,走高端、卖高价”。
着眼长远
政府扶持倾力打造专业村
“无论工厂还是工坊,关键是要高质量发展。”确山县县长蒋贵印说。确山县培育了手工制琴产业,年产提琴数量不少,但没有一个叫得响的品牌。大部分产品按订单生产,批量走货,在国外贴牌销售,利润大头被中间商赚走。
为打造本土品牌,2020年,确山县主导注册了“竹沟·德韵”提琴国际商标,成立手工提琴制作协会,王金堂被推举为会长。针对品牌不响、人才不足等问题,协会制定了5年工作计划,争取县里专项资金,加强专业培训,提高从业者的经营能力、制琴水平和文化素养。
为破解提琴销售难题,确山县成立了跨境电商公司,提供进出口备案、出口退税等服务。确山农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推出“红色琴音贷”“惠乐贷”产品,对制琴师最高放贷50万元,对制琴公司最高放贷3000万元。
确山县眼下正在筹划竹沟镇提琴文化产业园项目,目标是打造提琴特色小镇,厚植产业优势。
提琴文化产业园坐落在小王庄村附近,从设计方案看,所有建筑依形就势,俯瞰像一把大提琴。文旅区,展示提琴文化,兼备文娱表演;工坊区,以中式四合院为主体,是提琴制作大师的工作室;配套区,依托周边村落发展乡村旅游。
看到这个规划,王金堂欣喜不已:“当年我们外出闯荡谋出路,现在身边就有广阔的创业天地,我觉得自己能再干30年!”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熟悉乡村、热爱乡村、愿意在乡村实现梦想的返乡创业能人,日渐成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一支重要力量。”确山县委书记路耕说,打好亲情牌,搭好创业台,返乡创业者一定能够大显身手。
今天的确山,不仅在做强做精小提琴制造,也正向新产业不断迈步。在确山未来发展的规划里,不仅要奏响产城融合的协奏曲,更要拉响人民更加富裕的变奏曲。
(策划:孙德中 统筹:柯杨谢建晓执笔:秦小玲刘攀黄华王新立李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