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过去这儿是条泥巴路,临近水边,杂草丛生。”唐王桥村党支部书记高申豹介绍,南水北调干渠穿村而过,为保护水质,唐王桥村以绿色改造为基调,兼顾改善村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利用现有资源,将干渠周边改造为集休闲、娱乐、观景于一体的好去处。
美丽可见、便利可感,乡村的“颜值”与“气质”同步提升。近年来,淅川县以村庄美、庭院美、心灵美“三美”为核心,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围绕“一条河、一口井、一棵树、一片林、一方庭院、一栋老屋”等村庄地标,打造出“大邹庄”“大关帝”等一批“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和美乡村。
移民精神浸润“心灵美”
“同学们,我们所在的地方是邹庄移民新村,为了北方人民能喝上丹江水,移民群众舍小家为大家,搬离了世代生活的故土……”在九重镇邹庄村,刚大学毕业的讲解员张晴为到此研学的九重镇中心小学学生介绍。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淅川县是河南省唯一移民迁出县和全国移民大县,是“忠诚担当、大爱报国”移民精神发源地,10年来,库区群众在移民精神的感召下砥砺前行。
教化无痕,润物无声。移民精神在潜移默化中,浸润着淅川群众的心田。
“一个轻飘飘的塑料袋看似用手指就能勾起来,可因为灌满了水,用网兜捞起来的时候却有十几斤重,可得当心!”香花镇松岗码头的一艘小船上,三川清漂队负责人贾国衡正在手把手指导“90后”清漂员张俊。
通水10年来,淅川县8000余名公益清漂、护水、护林员忠诚担当,义务护水,组成网格化水污染防治责任体系,常态化开展库区生态环境保护。
“水上清漂就是与困难角力、与阻力对垒,战风斗雨、闯关夺隘,非常辛苦。”贾国衡说,清漂员不为回报,只为心中守好一库清水的信念,“这些年,通过县里宣讲、教育,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主动参与到护水队伍中来,这个接力棒慢慢开始传了下去。”
公益护水的成功接力,离不开移民精神的传承,也得益于淅川县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文明健康时代新风。
近年来,淅川县按照一月一主题一活动设计,各村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借助重大节日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宣讲身边好人故事”等活动,深挖传承优秀传统乡土文化,积极营造民风淳、村风清、家风正的良好社会氛围,发扬移民精神,弘扬文明新风。
同时,建立健全村民公约、户容户貌提升等规章制度,倡树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勤俭节约等文明风尚,巩固提升新民风建设成果。如今,乡风文明深入淅川每一个角落,淅川县已建成省级文明镇4个,国家级文明村1个、省级文明村2个。
如今,在淅川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民更富,淅川人民正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步伐,向着更加美好的明天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