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董豪杰实习生韩英恺)12月18日,记者从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系列第十二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全域均在黄河流域的济源,在水土保持、水生态治理、水资源利用等多方面持续发力,进一步筑牢了河湖管理保护屏障,确保了条条清流入黄河,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济源地处黄河中下游,境内黄河干流岸线总长58公里,55条黄河支流中,有14条在济源境内汇入黄河。济源持续开展综合治理,每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平方公里以上,累计治理1192平方公里,治理率位于全省前列。
济源实施的南太行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全域造林6.37万亩,形成了“一体规划、一体推进、一体修复、一体管护”的山水林田湖草保护修复“济源模式”。
通过实施“四水同治”重点项目,济源统筹治理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等,河湖水库整体面貌焕然一新。持续推进污染治理,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9%,农村污水排放有效管控行政村达到95%,在全省率先完成了镇政府所在地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100%的目标。
建设治理的同时,济源不断加强监督监管,落实“河长制”,各级河长带头巡河,解决各类影响河道生态安全问题,创新设立了“河长+检察长+警长+网格长+民间河长+护河员+互联网”六项工作机制,各部门实施联动执法,强力打击涉河湖违法行为。
济源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对黄河干流和重要支流的入河排污口开展排查整治,对小浪底和西霞院库区网箱养鱼进行了集中清理,并积极开展再生水利用。2023年,济源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93.5%以上。
建管并举,成效显著。黄河主河道济源段水质常年定性评价为“优”,济源地表水国控断面全面消除了劣五类水体,主要河流全部达到三类以上优良水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