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胜和 口述 李凤伟 整理
我是一名退休职工,在得耳布尔林业局工作了40年。
1956年3月1日,我从家乡安徽省阜阳县参军入伍,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名战士。1959年4月,我退伍后没有回家乡,而是响应祖国的号召,与300余名战友报名来到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投身林区开发建设。
那时候的林区天气特别寒冷,冬天最冷达到零下45℃,风也很大,皮帽子戴不好被风吹开,脸很快就会被冻伤,有很多工人冻伤了脸和手,工作生活环境十分艰苦。上山采伐、集材都是手工作业,用的是弯把子锯和大肚子锯。为了完成木材生产任务,支援祖国建设,我们3天创造一个小高峰,一个星期一个大高峰。小高峰时,要比平常多完成三分之一的木材生产任务;大高峰时,要比平常多完成40%到50%的任务。那时林业局党政领导、基层单位领导都和工人同劳动,起早贪黑加班加点地干,星期六、星期日从来不休息。
那时候干部、工人吃的都是大碴子、高粱米、玉米面、窝窝头,白面每个星期能吃一次。住的是大帐篷,一个帐篷要住30人至40人,党政领导也住大帐篷、睡大通铺。取暖就在帐篷内两头各支一个大铁炉子。烧炉工人上半夜烧得很暖和,下半夜睡着了,炉子火灭了,大伙就被冻醒了。工人、干部穿的是粗布工作服、棉胶鞋。那时候大家从不注重吃和穿,能吃饱能穿暖就行。
尽管条件艰苦,我们这些青年转业军人都精神饱满、干劲十足,大家比着干,看谁能提前完成生产任务,又多又好。看谁能吃苦、能克服困难。那时我们思想非常单纯,就是一心一意多生产木材,支援祖国建设。
在我的记忆里,从最初林区开发建设开始,林管局就对防火工作非常重视。林业局专门成立防火办公室,配备主任、防火工作人员来抓这项工作。各林场都有防火组织机构,领导专门分管,还配备了护林员在山上巡护,发现火情及时报告,组织人员及时扑灭。对职工群众的教育就是“进入林区、防火第一”“入山不带火,在外不吸烟”。把这片森林保护好了,我们才能更好地生存,更好地为林区作贡献。
看到现在林区日新月异的变化,我感到很欣慰。今日之林区,如我所愿。老房子拆了,建起了楼房。看着明窗亮瓦的新房,记忆中的低矮平房慢慢淡化。广场宽敞漂亮,柏油马路四通八达,各个小区安上了照明设施及健身器材,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职工群众过上美满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