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年朋友,老伴手术治疗回家,请了一位钟点工料理家务。这位阿婆级的退休工人,孙子上学,身体健康,走出家门,“发挥余热”。我很赞赏。
我国己经迈进老年人社会,人口老龄化将是贯穿21世纪的基本国情。如今,在全国2.5亿老人中,60岁至70岁的老人,占一半以上。由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医疗保健水平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改善,老人的健康状况,与过去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国际上,称这个年龄段的老人,为“活力老人”。
改革开放,我国的人口红利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特别是农村劳力,北上南下,进城务工,为国家发展,作出不可估量的贡献。专家根据世界老龄化和我国人口实际,热烈的讨论,“我国的人口红利是否正在消退”?
从一些发达国家,劳动力不足的情况来看,这是可以肯定的。例如,在深度老龄化的日本,从出租车司机、餐厅端盘工,便利店收银员,三行八业,各个行业笫一线,无不活跃着“活力老人”。他们凭着知识、经验和才能,既继续社会服务,彰现“老有所为”,又增加个人收入,厚植养老资本。因此,我赞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李玲的说法:“活力老年人是可以‘挖金’的优质资源,是最有潜力的老年人口红利”。
为了既减轻劳动力不足的压力,又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五行八作,各行各业,固然要走现代化、数字化和智能化道路,但是,“活力老人”将是挖掘的“优质资源,收取老年人口红利,应是“不二法门”。
因此,我认为,政府在推进养老服务工作,要把组织“活力老人”发挥余热,从法律、制度和机制等方面保障,突出“老有所为”?价值的实现,让他们继续承担社会人的责任,参与社会分工和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他们成“追梦人”一员,享受更有尊严的老年生活。
特别是社区要重视“活力老人”的工作,关心、帮助和提高他们参与社会分工的能力,有“一技之长”的,做好“中介”服务;有做家政服务意愿的,做好培训工作。随着社会老龄化深度发展,社会对家政、伴医、护理、餐饮、等“助老”服务需求,既多又广。我与老伴,忝列耄耋行列,选择居家养老,企盼社区开设“日间照料”,并送餐到家;社区回应“正在筹办”,但是“只听楼板响,不见人下来”,原因就是招到人,我想,何不招"活力老人"呢?。这是一个明证。
人们应该也必须尊重老人,对退休后的生活方式的选择和安排,纯属个人自由和自愿;对于一些“活力老人”选择有报酬的社会工作,不要“看不惯”,贬之谓“看不穿”?。而有志于发挥余热,“老有所为”再作贡献的老人,也要想得清,放得开,如孔子所言,“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为此,作为本文结尾,容我改用一句歌词,好婆,阿爹,你大胆地往前走哟!
公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