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位于姑苏区吴门桥街道湄长新村的中华古锁民俗馆正式对市民开放。据悉,这是一家小型的古锁展示与传承博物馆,也是我市首家古锁民俗馆。该馆由苏州本地的古锁修复师项泳林在街道文化站的帮助下打造而成,居民们可以免费参观,也可以请项泳林介绍古锁修复技艺。
在现场,中华古锁民俗馆面积约30平方米,闻讯而来的附近居民正围在展柜边观看,项泳林在向大家讲解各类古锁的修复技艺。据悉,现场展示从唐代至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古锁约500把,时间最长的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在中华古锁民俗馆的西侧,是项泳林修复古锁的工作室,约有10平方米,里面堆满了等待修复的古锁及各类配件、修复工具等。
项泳林今年63岁,20年前偶然间在文庙市场看到一把古锁,一见倾心,从此迷上了古锁。随着接触的古锁不断增多,他发现苏工古锁的磨损残品非常多,于是,他萌生了修复古锁的念头。这么多年来,他已成功恢复出猴锁、马锁、鱼锁、叶子锁、琵琶锁、刻花月琴锁、镶铜三弦锁、刻花花瓶锁、文字密码锁、唐式锁等各种类型的古锁。他制作的仿古锁具还被千岛湖中华古锁博物馆、抚州古木锁博物馆等国内专题博物馆和国内锁具收藏大家收藏。
项泳林介绍,千百年来,锁具一直是家家必备的小五金日用品,但没有留下太多文字记录。他曾请人帮忙翻阅古籍,但几乎没有古锁图文记录。“因为精巧绝伦的结构设计和美轮美奂的艺术造型,苏工古锁曾闻名天下,也凝聚了吴地祖先的智慧。”项泳林说,他打造这个古锁民俗馆,就是为了方便同行交流,还能通过自己所在的街道和社区,传承古锁修复技艺。据悉,接下来,他准备写一本关于古锁修复的书,并逐步拍摄苏工古锁制作修复技艺影像资料,供爱好者学习传播,让这门技艺传承下去。 (苏文 清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