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惟有创新,才能驱动发展;只有创新,才有宝武的未来”“要始终把创新作为宝武发展的第一动力”。为展现和弘扬创新文化,进一步激发宝武人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动力,本版推出“创新文化天地”栏目,宣传展示宝武及各子公司培育创新文化、探索创新文化行动、形成创新文化成果等方面的实践和举措,掀起宝武创新文化建设热潮。
■通讯员 樊冰毅 刘春红
近年来在中钢洛耐洛新基地氧化物作业区4次荣获河南省建材行业技术革新一等奖,3次荣获全国创新方法大赛河南赛区一等奖;等静压班组荣获“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河南省质量信得过班组”和宝武2023年“五有班组”称号。其中,作业区开展的散料高效装置创新升级改造之路可谓“一波三折”,这还要从杜师傅的“烦恼”说起--
改造前:非常辛苦
“刚到这儿工作,我一个月瘦了10斤。”氧化锆班组的杜士杰师傅笑谈。杜师傅来自洛阳市汝阳县井沟村,是中钢洛耐定点帮扶村的帮扶对象之一,2018年3月来到中钢洛耐,主要负责将混合后的原料装入大型模具内,并将模具内的散料通过手工振动拍打的方式使之均匀,满足成型需要。“前些年,我们都是弯着腰,把模具从地上挨个抬到平台上,再用手不断拍打装置内的散料……干一天活儿下来,腰疼、肩疼、胳膊疼。”回想起设备改造前的工作状态,杜师傅直言“非常辛苦”。
随着作业区订单量的增加,大型、异形产品的成型任务量随之加大,一个班次8个人成型量仅为600-700公斤,远远无法满足生产需要,且由于手工振动,散料的密度达不到要求的情况时有发生。为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等静压班组产线生产效率,作业区负责人提出加快进行产线设备优化升级。作为河洛工匠、等静压班组班长的秦俊伟立即行动,组织作业区技术人员、维修人员、操作工人,集体商议、规划、设计、对比、测试、实施……“那段时间,白天忙生产,晚上忙改造,熬到夜里12点也是常有的事。”秦俊伟说。
改造过程:关卡重重
设备改造绝非轻而易举,第一道关就卡在操作工人。“工人们不愿意改造,一是怕耽误生产,影响收入;二是怕掌握不住,不会操作。”副班长张浩说出了工人们的心声,“改造也不是说改就能改的,花费时间太长影响生产”。秦俊伟没有气馁,耐心解释,“改造设备是为了减轻大家身体劳累、提高效率、增加产量,改造后工作强度会降低,工资收入能增加,大家放心吧!”几番“思想工作”打消了大家的顾虑。
随之关键性问题出现了--设备该如何改造?选择哪种旋转平台、传输平台、振动平台、给料方式都有待商榷,一时间,大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身为在部队时的“尖刀”班长,秦俊伟自告奋勇牵头成立了改造小组。统一意见后,组内成员根据专长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大家紧锣密鼓地上网搜索、实地测量、绘制3D演示图、对比分析、重复测试……经实操,轴承旋转主轴旋转平台有晃动、费用高,否决;履带传送式传输平台有晃动、载量小,否决;无缝钢管耐腐蚀性差、镀锌钢管价格高,否决;吊舱人工控制给料不安全、污染大,否决;普通振动平台晃动、费力,否决。改造组成员经历了数次操作、数次记录、数次论证、数次失败,在历经60余天的昼夜更替、披星戴月后,他们终于创新性地研制出了一套兼具安全性、实用性与经济性的冷等静压机用散料高效装置。
改造后:提质增效
该装置由四周立柱式轴承旋转平台、轴承滚动式不锈钢钢管传输平台、脉冲自动控制给料仓和电磁振动平台组成,省时省力、绿色智能、安全可靠。4套装置组成了一条完整规范、简便高效的冷等静压机用散料流水线。经核算,设备改造后每批制品成型时间由原160分钟缩短至108分钟,一个班次缩减为5个人,成型量突破1.2吨,生产效率提升32.5%。由于使用了电磁振动技术,振动平台稳固,装料均匀,制品合格率从78%提升至100%。“改造完,我们适应了一段时间,体力消耗减少了,生产量上来了。”班组里以前的“反对者”转变为现在的“铁杆粉”。设备改造,既改了生产硬件又改了工人观念,一举两得。尝到了创新的“甜头”,作业区一路高歌猛进、团结奋进,工人们积极求进,技术员不吝指教,大家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创新成果。
基于改造小组成立的QC小组以《冷等静压机用散料高效装置》课题斩获2024年洛阳市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一等奖,由此申报的《一种成型用装填料仓》专利和《一种冷等静压机用胶套模具装填料成型装置》专利已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
设备改造是氧化物作业区创新文化和团结文化的缩影。“在攻坚克难中成长,在实战历练中进步”已成为作业区的工作信念。操作工、技术员、管理者拧成一股绳,勠力同心,集思广益,以专业的业务能力、精湛的技术水平和突出的创新能力为洛新基地的营收增长和中钢洛耐的稳步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