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梦露
4月24日晚,一场暴雨自西向东过境河南,省气象局高级工程师、融媒体中心主任严雪一夜未眠,她带着团队紧盯着降水量图、降水回波图的变化,每隔半小时到一个小时就通过官方账号发布“雨情速递”“气象快报”“雷达追踪”等,并与网友进行互动,一晚上推文60多条。
经过省局专家组会商研判的信息,经由“严雪们”进行“翻译”,最终呈现出让外行人也能看得懂的风雨动向。26年来,严雪把“释风说雨”工作做到了极致。
做老百姓需要的气象新闻
“我不是气象专业毕业的,是个‘外行人’,所以从没有停止过锻造专业能力。”严雪说,她1996年入职河南省气象局,成为河南省第一批气象主播之一。
“我们是最不怕变化的一群人,什么能有天气变化得频繁?”严雪说,“瞬息万变”本就是气象行业的主题,有挑战但也有很多新鲜感。
“当气象主播前几年,主要是简单的播报、指图。”严雪回忆说,后来,主播也逐渐成为写稿、播报、解读的“全能”人才,能够从社会民生各个角度给出解读和建议,20年间她一共录制了2万余期节目。
进入新世纪,除了主播,严雪又多了一个气象记者的身份,开始追风逐雨拍摄天气、采访群众,站在老百姓的视角看气象。近10年间,她跑“三夏”,跑暴雨,做了500多条气象新闻。严雪说,在她心里,气象不再是演播室里冷冰冰的口播稿,它的每个变动无一不牵动着真实的百姓生活。
“气象服务看似随着媒介的变化而变化,其实推动这种变化的是群众对于更高质量气象服务不断增长的需求,和各类天气和谐相处,做到趋利避害。”严雪说。
在新媒体变革中坚守初心
2016年,严雪退出演播室,进入陌生的气象新媒体领域。和之前一样,她这段新的职业生涯对应的也是新的变革初期,依旧是没有任何可以直接参考的对象。
“气象政务媒体应该是什么样的,谁也不知道。”没有条条框框,反而更自由,严雪进行了很多次大胆创新,但她始终提醒自己不能被平台“绑架”,迷失在“流量崇拜”里。
前20年的经验告诉她,为百姓提供权威气象信息服务的初心不能变。“现在我们可以获得海量的气象信息,背靠这样权威的资源,我们最应该做的就是挖掘、筛选和利用好它们。”严雪说。
2016年以来,河南气象新媒体在严雪团队的打造下,以严肃活泼、亦庄亦谐的形象获得了大批粉丝,除了最新、最及时的气象信息外,还策划制作了河南花期预报、河南变绿了、河南赏花地图、河南吃瓜地图等,深受百姓喜爱。
事实证明,以内容为王、以群众需求为目标的路没有走错。“河南气象”在全省和全国气象行业政务指数排名中均位于前列,融媒体中心也被评为“河南重大气象服务先进集体”“河南省青年文明号”等。
严雪则被评为了“河南重大气象服务先进个人”“河南省直三八红旗手”。4月27日,她又获得了“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
26年的职业生涯中,严雪以服务公众作为底色,将不断创新作为亮色,将气象和百姓之间的桥梁架得越来越坚实,打通气象服务公众“最后一公里”,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