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胜家的风景能“当饭吃”送法上门解民忧生活应急物资半小时“敲门”图片新闻累计捐800万元防疫物资为濮阳县“李老板”点赞脸上的勒痕就是“勋章”“警医夫妻”携手抗疫卫生系列高级职称将向基层倾斜小额信贷“贷”动农户致富常永奇的30吨球生菜售罄“效能革命”让项目扎堆落地“四大一防”筑牢农村社区防疫堡垒
第02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458期:第02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2-05-16

郭文胜家的风景能“当饭吃”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记者张莹

疫情下的太行山一斗水村,在沉寂了两年多后,“五一”期间开门迎客。政府规定只接待本地游客,村民郭文胜的农家乐迎来了焦作第一批客人。站在村南头自家木制的小阁楼旁,迎着山风,郭文胜露出一丝欣慰。

郭文胜的农家乐叫“祥和家园”,已经开了8个年头。

靠天吃饭,土里刨食。祖祖辈辈生活在大山,2015年之前,郭文胜家的贫困像日出日落一样恒定。7口人,4亩耕地,8亩林地,种植有小麦、谷子,还有果木林、杨树林,除此之外种植有木耳、中药材等。山区没有灌溉条件,只打一季粮食,唯一维持家庭开支来源的是小生意,在景区摆了一个纪念品小摊位。

“那几年,家里事儿实在是太多了。”郭文胜沉浸在过去的回忆中,“父亲得食道癌一年住一百多天医院,2012年去世;随后母亲瘫痪了3年,最后是插着胃管去世的;危房改造、大儿子结婚、儿媳没有工作,小儿子大学还没毕业,本就不宽裕的家庭,背负了10余万元的外债。”

这个家的出路到底在哪?怎样才能扭转家庭之窘迫,面面之兼顾?不眠之夜,郭文胜辗转反侧。

太行深山的一斗水村,曾经闭塞落后。20世纪80年代,云台山瀑布被发现,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与兴起,云台山镇的人民生活和思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斗水村的村民自然也受到了很大启发,依托天然的避暑条件开起了农家乐,卖起了山货。

“当时村里有几家规模不大的农家乐,每逢周末不断有客人光顾。”2015年,郭文胜把四方的青石小院简单装修,买了十几张旧床,做了十几床新棉被,由大儿子、儿媳主厨,妻子帮厨,就这样开起了属于自己的农家乐。

这些年,政府干部一拨一拨儿来到村里,发展乡村游的方向更加明确,修建入村路,架设路灯,新打了机井、建设了小型停车场……

“祥和家园”的模式太过简陋了。望着日趋增多的上山客人,2019年,50岁的郭文胜开始改善环境条件。听说县劳动局有免息帮扶贷款,郭文胜就写了申请,找亲戚做担保人,很顺利地贷到了10万元,他在村里建起了第一家木制阁楼,率先装上了马桶。

郭文胜当起了古村讲解员。三四里外就是山西边境,喜爱文学和中医养生的他,常开车带客人去游玩。游客走的时候带走小米、山核桃、山木耳、土蜂蜜等地道山货,农家乐常有回头客光顾。

大孙子该上幼儿园了,山里没有学校,大儿子一家搬到了山下,找了份工作,就这样一家三口过起了他们的小日子。每到节假日或周末,大儿子就会带着孩子来山上帮忙。

天南海北的客人来到郭文胜家,住在纯木制的阁楼上,望窗外壮美风景,挥毫泼墨,写意山河;听溪流叮咚,鸟语鸦鸣,藏象斋内闻香闲聊,烹茶品茗;讲一段一斗水的传说,论一场古道的传奇。

郭文胜家凭着农家乐的收入,三年就还完了10余万元的外债。两个儿子也先后走出大山,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五一”过后,“祥和家园”略显“冷清”。最近正是采仙灵脾的季节,郭文胜夫妻俩开始上山采草药增加收入……“药材的收购价还可以。”郭文胜说。

“不敢说发家致富,生活却是自在安然。”伴着氤氲的茶香,郭文胜说,“一斗水村不是没穷过,不是没苦过,穷和苦都没有什么可怕的。脱贫不是大量发物资,不劳而获的东西再多,该贫依然贫!这样只会越帮越懒。”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困难都是暂时的,只有靠奋斗创业赚钱,才能有花不完的钱,才能真正奔小康。”郭文胜对记者说。

修武县云台山镇一斗水村海拔1000余米,在云台山景区后山,有67户人家210多口人,300多亩耕地,面积9.7平方公里,自然条件薄弱,曾是省级贫困村。21世纪初,一斗水村依托云台山旅游资源,村民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发展农家乐,目前有民宿20余家,以休闲度假和销售山货特产、中药材为主。历经时代的变迁,具有奋斗精神的一斗水村村民,在脱贫奔小康的时代大背景下没有掉队。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