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吴向辉
3月23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渔米”大比拼在信阳上演,来自我省各地从事稻渔综合种养的52家经营主体带着65个优质“渔米”前来参加评比。经过感官评比、专业检测评比等环节的激烈角逐,决出金奖、银奖35个。
本次“渔米”比拼是河南(信阳)首届优质“渔米”评比暨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博览会活动的一场重头戏,吸引了省内外稻渔综合种养产业专家、经营者200余人参加。省农业农村厅水产局局长马玉琴说:“本次活动是我省首次将全省稻渔综合种养经营主体聚集起来,集中展示产业发展成果,对促进我省稻渔品牌打造、推进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持续健康规范发展很有意义。”
按照评比规则,参与评比的“渔米”在安全、品质方面除了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还对农药残留、重金属等关键指标进行专门鉴定。
参评的“渔米”样品在现场蒸煮后,由专家和观众分别从气味、外观、适口性、滋味、冷饭质地5个方面进行打分。
所有参评的“渔米”在“颜值”、气味、口感方面都不含糊。作为评委的河南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河南省农科院研究员尹海庆说:“这些优质大米的差别不太大,要仔细品评才能分出高低。”
通过“考官”们的打分,最终商城县大峰养殖合作社等5个经营主体种植的品种获得粳米组金奖,河南昌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8个经营主体种植的品种获得籼米组金奖。
淮滨县联众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参评的三个稻米品种分获金奖、银奖和优秀奖。该合作社负责人阚现东说:“我们的大米为什么品质好?主要是因为采用了稻渔生态种养模式,不打农药,不上化肥,生长周期长,不仅绿色健康,而且口感更香。”
如今,品质高、口感好的“渔米”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高度认可和欢迎,市场价格在每公斤20元左右,是普通大米的三四倍。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决定了生产过程中不用农药、化肥,从而保障了米、水产品都有更好的品质。”尹海庆分析,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绿色高品质的农产品需求日益增加,“渔米”在市场上受到热捧,自然身价比普通大米要高出不少。
专家认真对优质“渔米”进行品评。王发燕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