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明富  做第一个“吃梨”的人脱贫户陈淑玲 屋顶养鹌鹑 月入3000元袁昌杰夫妇营销“三变”图片新闻工程师返乡养兔流转土地“种”蚯蚓田间种养直供餐桌“甜蜜事业”造福乡邻图片新闻
第07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701期:第07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3-05-23

不卖肉羊卖种羊从人工到机械化开通直播拓销路

袁昌杰夫妇营销“三变”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记者丁需学通讯员王晓磊白东亮

老夫妻是从事十多年养殖业的“老羊倌”,小夫妻是从事市场营销多年而后进入养殖业的“大学生羊倌”,两代人在养殖理念上有什么不同?

5月12日,记者在舞钢市尹集镇张庄社区采访时了解到,“大学生羊倌”袁昌杰、赵淑芳夫妇靠营销思维养殖、销售种羊,颠覆了“老羊倌”赵富钢、王桂仙夫妇的传统养殖模式,取得了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

今年35岁的袁昌杰是周口人,33岁的赵淑芳是舞钢人,两人在大学期间建立了恋爱关系。两人毕业后,在郑州从事市场营销工作,2016年结了婚、买了房。

同为57岁的赵富钢、王桂仙夫妻,是赵淑芳的父母。老夫妻从事养殖业十多年,是当地有名的致富能手,他们的养羊场每年创收四五十万元。

看到年近花甲的父母,每天辛苦地准备草料、放羊喂羊、清理羊粪。2020年9月,袁昌杰、赵淑芳夫妻俩决定留在父母身边,帮父母养羊卖羊。

小夫妻用自己的学识和理念,改变了父母的传统养殖方式:

为了免费收集花生秧,他们花3万多元购买了花生摘果机,免费为农户收获花生;为了方便装卸草料、清理羊圈、出售羊粪,他们花6万元购买了装卸铲车,同时还购买了青贮粉碎机、搅拌机,并投资7万元扩建了羊舍。自此,养羊场的养殖工序,由原来的全部人工操作,变成了大部分工序机械化操作,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

为了增加养殖效益,小夫妻决定不养肉羊,改养种羊,购买波尔山羊母本种羊80只、湖羊母本种羊150只,与父母原先喂养的肉羊实行“同场分养”。在销售环节,小夫妻利用直播平台,向全国销售适龄商品种羊。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两年的精心养殖,到2022年年底,小夫妻卖出湖羊种羊300多只、波尔山羊种羊200多只,纯收入70多万元。

“通过直播平台,大部分种羊都卖到了驻马店、南阳、郑州等地,最远的卖到了重庆,一次就拉走了100多只。”赵淑芳说。

从都市白领到“大学生羊倌”,袁昌杰、赵淑芳追求别样人生,有苦有甜。“现在,种羊的养殖规模已达千只,我们计划两年内将养殖区扩大一倍,争取把种羊养殖规模扩大到2000只,实现年出栏种羊千只以上。”袁昌杰说。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