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新
记忆中的端午节是美食的盛宴。一大早,母亲会煮两大盆好吃的,装得冒了尖儿,有糯米红枣粽子、大蒜、鸡蛋、咸鸭蛋……大蒜是刚刚从地里拔出来的新鲜蒜头,煮熟后吃起来软糯清甜。咸鸭蛋是母亲用草木灰和盐水精心腌制的,煮熟,敲破蛋壳,轻轻剥开,便有油亮的黄油流淌。每次,我都先用舌头贪婪地舔舐着橘红色的油,再一小口一小口地抿,等把油润沙软的蛋黄吃完了,就用筷子把柔嫩的蛋白一点一点挖出来放在绿豆粥里,搅拌均匀,粥的鲜绿配上蛋清的皎白,咸香软糯,别有一番滋味在舌尖萦绕。
端午节,小孩子要佩戴香囊。祖母用彩线缝制好布袋,绣上古朴典雅的花草,装上艾草、金银花、菖蒲草等中草药,用绳子系好,佩挂在衣襟上,浓郁的花草香沁人肺腑,可以驱蚊虫、保平安。还会佩戴五色线,用五种颜色的丝线搓成绳,系在手腕、脚踝和脖子上。每个女孩子都被打扮得又香又美,还不忘出门找小伙伴炫耀一番。
除了吃喝佩戴,我们最喜欢的活动是“碰蛋”大赛。
早上吃饱喝足,在书包里放几个煮熟的鸡蛋、鸭蛋或鹅蛋。迫不及待地冲到学校,进行“碰蛋”大赛。三五成群地围坐在桌子边,每个人献宝般拿自己参赛的蛋和别人的碰,谁的蛋先被碰破,就算输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蛋被对方拿走。我记得俺班上一个男生拿的是咸鸭蛋,皮特别厚实,凭借那个蛋中的“战斗蛋”,他赢走了好多蛋,装在书包里鼓囊囊的。输掉的人愿赌服输,也不气恼,笑嘻嘻地下“战书”,放大话:“明天还比,谁怕谁!”赢的人似乎一下子长了八条腿,在班里横行霸道,那派头仿佛拥有了全世界。
离开家乡许多年,每到端午节,总能吃到名目繁多的粽子。记得大二那年,室友的母亲从南方寄了满满一箱粽子,有鲜肉粽、火腿粽,甚至还有昂贵的海鲜粽,虽是第一次尝鲜,味道都很不错,却总觉得不及母亲包的红枣粽香甜。吃过各种咸鸭蛋,都不及母亲腌制的美味。我明白,不是这些食物不美味,只是它们没有家乡的味道、童年的味道,还有母亲的味道。
儿时端午节,吃粽子、吃咸鸭蛋、佩戴香囊的温馨画面,甚至那“碰蛋”时的欢笑声,都常常令我魂牵梦萦。那是我无论走多远,都依然会溢满心房的温暖情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