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食物观的郑州都市圈城市食物韧性实践河南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要处理好三大关系“一带一路”倡议下高等教育产教融合的路径探索加快健全促进河南平台经济 健康发展的机制和对策河南优秀传统文化新媒体传播 的影响因素和路径创新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913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4-02

河南优秀传统文化新媒体传播 的影响因素和路径创新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冯春久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文化传承和中华文明的永续发展,曾于2023年6月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实现民族复兴的高度,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放在文明传承、时代进步和世界发展的大视野中进行观照,为我们在新时代守护好中华文脉指明了方向。

河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河南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文资源优势突出、民风民俗丰富,它保守内倾、开放正统,与地域农业的土著性相适应。

新媒体对河南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影响

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作为一项政府战略工程,传播主体是政府主导的官方政务媒体。但在新媒体环境下,受众拥有了更多话语权。为此,官方政务平台也需要接收来自媒体和受众的反馈信息。

要把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视听盛宴,就必须在科技赋能、移动传播、年轻化表达上下功夫。通过VR、AR技术加持,技术有了思想,视觉有了灵魂,“唐宫小姐姐”从古老画卷中走出,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等文化宝藏鲜活生动起来。节目从策划到传播,始终把“小屏”放在首位,注重用年轻人喜欢的语言和表现方式,为优秀传统文化增粉,吸引更多年轻人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接收者和传播者。

不断拓展走出去的载体和渠道,对接中国日报、华人头条等海外平台矩阵,进一步为海外宣传加码赋彩;充分借助脸书、推特等海外主要媒体平台,加强与驻外使领馆的沟通,构建国际化传播体系。

新媒体为河南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力的提升带来了机遇与挑战。近年来,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通过厚植本地优秀传统文化,主打科技与文化融合创新,借助微信视频号、抖音、快手、大象新闻客户端等融媒矩阵,创新地域特色文化类节目的制作与传播,凸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背后的文化价值与精神力量,为地方卫视探索以本地文化或传统文化为内核的文化类节目内容、形式、渠道创新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与借鉴价值。但也应该看到,以新媒体为载体的河南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依然停留在以传统媒体为主导的“线性”传播模式上,还存在内容特色不够鲜明,碎片化传播、全球趋同化消解河南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性,品牌产品辐射性需要加强等问题。

河南优秀传统文化新媒体传播的创新路径

更新理念,提升传播者思想自觉。更新理念、提高新媒体传播者的思想自觉,需要全面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积极挖掘河南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特色,综合运用新技术和新方式,不断强化互动和参与,关注受众需求。

拓宽渠道,创新多元化传播形式。借助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力量,利用数字媒体进行传播。融合智慧文旅资源传播。将传统文化融入旅游中,让游客在游览的同时了解传统文化,增加旅游的内涵和深度,让游客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利用宣传直播平台传播。可以通过IP开发、二次创作、直播互动等方式开展学校教育、社区活动、文化讲座等,将河南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给更多人群。跨领域跨地域融通传播。可以利用影视制作、游戏开发、创意设计等,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其中,拓展传播渠道。在创新表达上传播。新媒体创新话语表达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根据不同的受众和内容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表达。

加强监管,营造良好的传播环境。建立专业的监管团队。构建融合共生的治理机制。完善信息审核机制。加强用户管理。提高公众媒介素养。公众是新媒体传播的重要参与者,应提高公众的媒介素养,增强其对新媒体信息的鉴别能力和批判思维。积极开展媒介素养教育,举办知识讲座等活动,引导公众正确使用新媒体,避免被不良信息所迷惑。

[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本文系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专题项目《河南优秀传统文化新媒体传播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3ZT057)的阶段性成果]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