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春久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文化传承和中华文明的永续发展,曾于2023年6月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实现民族复兴的高度,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放在文明传承、时代进步和世界发展的大视野中进行观照,为我们在新时代守护好中华文脉指明了方向。
河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河南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文资源优势突出、民风民俗丰富,它保守内倾、开放正统,与地域农业的土著性相适应。
新媒体对河南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影响
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作为一项政府战略工程,传播主体是政府主导的官方政务媒体。但在新媒体环境下,受众拥有了更多话语权。为此,官方政务平台也需要接收来自媒体和受众的反馈信息。
要把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视听盛宴,就必须在科技赋能、移动传播、年轻化表达上下功夫。通过VR、AR技术加持,技术有了思想,视觉有了灵魂,“唐宫小姐姐”从古老画卷中走出,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等文化宝藏鲜活生动起来。节目从策划到传播,始终把“小屏”放在首位,注重用年轻人喜欢的语言和表现方式,为优秀传统文化增粉,吸引更多年轻人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接收者和传播者。
不断拓展走出去的载体和渠道,对接中国日报、华人头条等海外平台矩阵,进一步为海外宣传加码赋彩;充分借助脸书、推特等海外主要媒体平台,加强与驻外使领馆的沟通,构建国际化传播体系。
新媒体为河南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力的提升带来了机遇与挑战。近年来,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通过厚植本地优秀传统文化,主打科技与文化融合创新,借助微信视频号、抖音、快手、大象新闻客户端等融媒矩阵,创新地域特色文化类节目的制作与传播,凸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背后的文化价值与精神力量,为地方卫视探索以本地文化或传统文化为内核的文化类节目内容、形式、渠道创新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与借鉴价值。但也应该看到,以新媒体为载体的河南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依然停留在以传统媒体为主导的“线性”传播模式上,还存在内容特色不够鲜明,碎片化传播、全球趋同化消解河南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性,品牌产品辐射性需要加强等问题。
河南优秀传统文化新媒体传播的创新路径
更新理念,提升传播者思想自觉。更新理念、提高新媒体传播者的思想自觉,需要全面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积极挖掘河南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特色,综合运用新技术和新方式,不断强化互动和参与,关注受众需求。
拓宽渠道,创新多元化传播形式。借助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力量,利用数字媒体进行传播。融合智慧文旅资源传播。将传统文化融入旅游中,让游客在游览的同时了解传统文化,增加旅游的内涵和深度,让游客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利用宣传直播平台传播。可以通过IP开发、二次创作、直播互动等方式开展学校教育、社区活动、文化讲座等,将河南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给更多人群。跨领域跨地域融通传播。可以利用影视制作、游戏开发、创意设计等,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其中,拓展传播渠道。在创新表达上传播。新媒体创新话语表达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根据不同的受众和内容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表达。
加强监管,营造良好的传播环境。建立专业的监管团队。构建融合共生的治理机制。完善信息审核机制。加强用户管理。提高公众媒介素养。公众是新媒体传播的重要参与者,应提高公众的媒介素养,增强其对新媒体信息的鉴别能力和批判思维。积极开展媒介素养教育,举办知识讲座等活动,引导公众正确使用新媒体,避免被不良信息所迷惑。
[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本文系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专题项目《河南优秀传统文化新媒体传播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3ZT057)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