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策略融入红色资源 推进高校“大思政课”建设高校英语教育提升文化自信的实践思考遵循基本规律 传承红色基因巴林特小组在培养高职高专 男护生职业认同中的应用研究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918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4-11

高校英语教育提升文化自信的实践思考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梁月俏

文化自信主要指民族对所属国家的文化的充分肯定和认同。在文化强国建设道路中,文化自信作为强有力的思想武器彰显出新的生命力,是支撑文化强国建设的精神力量,是维系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应自觉肩负起文化传承与创新、培育文化自信的历史使命,在英语教育中加强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先进文化的融入,通过完善英语教材内容、优化课程设置、加强教学主体建设等方式,引导学生真实、立体、全面地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坚定文化自信,为推动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创设有利的话语体系和舆论环境。

立足教材内容优化课堂教学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强调,高校英语教育不能局限于语言技能目标培养,还需凸显其人文性教育价值,增强学生综合文化素养,包括英语文化素养和母语文化素养两部分。目前,部分高校英语教育仍以英语语言技能和英美文化教学为主,忽视母语文化的渗透,进而影响学生文化自信的确立。

对此,高校英语教育需以《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为指导,立足英语教材深入挖掘本土文化,在中西文化对比中明确文化差异,帮助学生构建更加全面的知识体系,涵养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观,激发民族文化认同感。例如,《新视野大学英语1:读写教程》中涉及传统书法艺术、传统节日、传统工艺等内容,英语教师在锻炼学生语言技能的同时,一方面可恰当引入与教材主题相关的历史人物、经典故事等,以具象化的中国故事启智润心、以优秀的传统文化丰盈学生精神世界,厚植家国情怀;另一方面,英语教师需结合当前形势下中西文化发展动态,指出文化发展与国家科技水平、经济水平、综合国力息息相关,通过小组讨论、课堂辩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中西文化的思辨能力,帮助学生认识到本土文化的优越性,深刻理解文化强国视域下自身应肩负的使命,增强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在此过程中,英语教师需吃透英语教材。一是基于课程教学目标,整合教材中中华文化相关内容,将文化自信育人目标泛化到各单元、文章中,充分掌握并利用教材知识,明确课堂教学方向。二是重视课堂教学设计,在英语教学中针对性融入和讲解中华文化知识,丰富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理解和积累,增强英语课堂教学深度和广度,为提升学生文化自信奠定基础。三是英语教师需在教材理解中构建知识体系,并将其以学生喜爱的课堂语言表达传递给学生,细致、耐心地引导和提醒学生中西文化中蕴含不同价值取向,了解中西语言思维和表达差异,选择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本土文化元素植入英语课堂教学,加深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

优化课程设置增强文化体验

目前高校英语教育任务相对繁重,教师在完成日常教学计划后,渗透本土文化的时间和空间相对不足。为改善英语课时方面的短板,高校可适当调整英语课程设置,通过增加诸如“中西文学鉴赏”“跨文化交际”等选修课程,让学生在英语语言积累和构建中发展逻辑思维、提升思维品质,增强对本土文化的美感体验,理解文化多样性,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文化观。

同时,为激发学生对本土文化的学习兴趣,教师不应将英语教育限于教室这一物理空间,需积极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凝聚多方育人力量,构建协同育人格局。一是利用传统节日等重要时间节点,聚焦传统文化、民族文化、时政热点等主题,在校园内举行英语演讲、阅读大赛、英语写作、国际文献翻译比赛、国际论坛模拟会议等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扩展师生交流渠道,建立师生学习共同体,在丰富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其思辨能力,培育其家国情怀。二是与校外专业英语机构、社会公益服务机构、企业等加强合作,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文化遗址、历史博物馆、传统文化纪念馆等具有教育意义的场所,体验和学习各种类型的优秀文化,或组织学生参加具有国际性质的社会英语服务活动,有效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拉近英语教育和社会实践的联系,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公益意识和服务意识,开阔学习视野,提升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提高教师素养丰富文化认知

高校英语教师作为英语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组织者,是影响学生文化自信塑造的关键因素之一。秉持教育者先受教育的理念,增强学生文化自信需从提升教师文化素养入手,发挥文化自信示范作用,做好英语教学工作保障。

首先,英语教师在课堂文化供给方面具有主导权,其不仅需加强学科知识积累,而且需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主动通过专题培训、学术交流等渠道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关注中外经济、文化、政治交流,研究中西文化差异,在与专家和同行的交流中不断更新知识体系,具备良好的文化甄别能力,掌握文化自信提升路径,增强文化育人能力;在课余时间通过阅读经典书籍、观看时政新闻、开展实地调研等方式,深入了解本土文化,在言行举止中体现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在英语教学中影响和感染学生,厚植学生文化自信,提升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关注和兴趣。此外,英语教师在教学中需保持高度的文化自信,客观地向学生讲解西方文化,把握正确文化育人导向有序渗透本土文化,抵制不良文化侵害,提升文化自信。

其次,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融入,为培育文化自信注入了活力,英语教师需与时俱进,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有效引入现代化教学技术,利用信息技术的直观性、多样性优势广泛融入本土文化教育资源,提升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灵活性,拓展文化自信培养空间。一是构建线上教育平台,向学生推送有关民族文化的英译版影片,让学生在丰富英语词汇和结构表达的同时探究民族文化内涵,实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结合课堂教学主题向学生推荐《百家讲坛》《朗读者》《诗词大会》等优质节目,深化学生对中国历史人文的认知,提升学生文化素养。二是在线上教育平台中畅通交流渠道,创设多元化的英语应用环境,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主题鼓励其自主收集资料、相互探讨,在思考和探究中发现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差异,提升学习积极性;开通国际交流板块,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让学生在中外思想碰撞中发展英语语言能力,锻炼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引导学生自觉向外输出中华文化,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大学生是新时代背景下传承和创新中华文化的主力军,其文化价值取向对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有着直接影响。需借助高校英语教育的人文性价值,加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提升文化自信,肩负起弘扬中华文化的使命。

(作者系广西财经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讲师)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