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岗定责 无职党员有干劲移风易俗 文明新风润人心郭冠洋带村民闯新路“一表一审一议一回执”持续为基层减负我与交兑新村的“春夏秋冬”引进编织项目带领村民致富图片新闻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963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6-19

郭冠洋带村民闯新路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记者丁需学通讯员焦萌郭萌芽

村支书档案

郭冠洋(右)在大棚内查看韭菜

长势叶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叶县任店镇月庄村党支部书记郭冠洋

●1998年出生

●2021年6月,毕业于河南理工大学

●2021年8月,当选月庄村党支部书记

●2022年9月,韭菜深加工生产线及连栋温室项目落地并试产成功

6月13日下午3点,气温突破40℃,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叶县任店镇月庄村党支部书记郭冠洋刚从地里回到家,就接到村民的电话,说他正在浇地的机井不出水了。

郭冠洋当即联系叶县国源水务公司机井抢修队赶到了地里。几个人身上的衣裳湿了又干、干了又湿,皮肤由于暴晒而红肿……经过1个多小时的抢修,机井终于出水了。

“这一个多星期,郭冠洋带着全村的老少爷们抗旱可没少受罪,俺这个支书,中!”月庄村村民宋喜峰说道。

今年26岁的郭冠洋,2021年6月河南理工大学毕业后,毅然决然选择回村。

“当时村里就在发展韭菜产业,但一直没有完备的产业链,大家就是简单地种韭菜、收韭菜,我就想着怎样才能延伸韭菜产业链,让我们的韭菜产业做大、做强。”谈起回村的初衷,郭冠洋说。

同年8月,郭冠洋竞选月庄村党支部书记,并成功当选。

“年龄这么小,能干啥?”

“大学毕业了还回来种地?不知道能坚持几天。”

……

虽说当选,可第一次村民大会,村民的议论声却深深地刺激了郭冠洋。面对质疑,他默默下定决心,一定要在实干中给村民答案。

乡村发展好,产业兴旺是重点。月庄村耕地面积1386亩,以韭菜种植为主导产业。2021年以前,月庄村韭菜基地多以育种为主,配套设施不健全,深加工板块空白。

“打个比方,猪肉的价格不稳定,但火腿肠的价格是稳定的。咱们只有延长产业链,做韭菜深加工,才能把小韭菜做成大产业。”在村“两委”会上,郭冠洋分析道。

说干就干。2021年,月庄村成功建成一座1100立方米的冷库,为基地蔬菜冷运提供了硬件保障。2022年月庄村产业大道建成,有效解决地头货物运出难题。2022年9月韭菜深加工生产线及连栋温室项目落地并试产成功。2023年注册“韭都”商标,办理生产许可证,当年9月韭花酱进入市场,销量可观……

在郭冠洋的谋划和带领下,村“两委”有了目标,也更有了干劲。可郭冠洋并不满足,“每年韭菜花盛开,成片的白色花海吸引了不少人前来拍照打卡,我们又紧邻县城,有发展近郊游的优势,为什么不能发展旅游呢?”

为此,郭冠洋又制定了南河产业化计划,将“韭菜基地-南河-灰河循环圈”作为重要切入点,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从注册商标、布局韭菜产业项目到三产融合发展,处处体现出年轻一代乡村振兴带头人的市场逻辑。

目前,月庄村通过联村共建,韭菜种植面积已达1300亩。韭花酱全自动生产线每小时可加工韭花酱2000余瓶,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20多万元,韭花加工厂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30余个。

“规模化种植、科学化管理、产业化经营,我们打通了从种子到成品的韭菜全产业链条。”郭冠洋说,“近郊游也后劲十足,每年韭花盛开时节,能吸引上万名游客来游玩拍照。”

如今,郭冠洋又有了新的设想,在2024年韭菜加工产业发展的关键一年,通过网络销售、线下铺货等方式让韭花酱产品走得更远,进一步促进集体收入,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村里富了,更要让村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月庄村原有基础条件差,后街一条长400余米的排水沟横跨东西,收集了村民的生活污水但没有配套处理设施,时间久了变成了污泥浊水的臭水沟,一到夏天蚊子、苍蝇满天飞,给群众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郭冠洋下定决心改变现状。他多方筹措资金,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通过村民大会等方式充分征求村民意愿,发动村民参与臭水沟治理。

清淤、下管、造景一刻不停,在2022年年中完成了后街臭水沟的整治。为进一步扩大村民群众生活的空间,郭冠洋召集村“两委”干部和村民代表商议,决定启动月庄村南河治理计划。

接续3年清淤、平整长度达1300米,使得一条污水渠化身清水河。

水变清了,景得跟上。郭冠洋又组织党群志愿服务队,在南河河堤种植垂柳1100余棵、种植樱花400余棵、种植百日红500余棵。除此之外,他还积极推动村庄规划发展,2023年带领村“两委”制定月庄村和美乡村创建规划,新修建排间道5000余米,铺设下水管2700余米,以“村集体+项目+村民”的模式完成了全村污水管网的串联贯通。

如今的月庄村,村落洁净、河道规整、绿荫繁花,村民茶余饭后有了休闲散步的好去处。郭冠洋的肯干实干劲,让他在村里站住了脚,曾经的质疑声也渐渐消失。

“跟着郭书记,有干头!”提起月庄村未来的发展,村民信心满满!

采访手记

“新农人”更是“兴农人”

□本报记者丁需学

凭借鲜嫩翠绿的韭菜,月庄村村民鼓了腰包、美了生活;主干道老街、河堤变了样、焕发新光彩;行走在月庄村,村民们个个充满了精气神,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在月庄村采访中,让记者切实感受到这个村庄的变化。而这种变化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还在持续不断地进行中。让人惊喜的是,这些变化的主导者和实施者是位“95后”村党支部书记。

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人才是关键。在郭冠洋身上,我们看到了朝气、活力。大学毕业的他,怀揣一颗“反哺桑梓”的初心,毅然选择“进村”上班,扎根乡土、振兴乡村。凭借年轻人的闯劲、干劲,带领村民蹚出了乡村振兴的新路。

广袤的田野,蕴藏着无限机遇。这里有乡土情怀,同样有创新梦想。随着乡村振兴全面推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回归乡野、扎根农村。他们用年轻人的热情为乡村注入了新的活力,他们不负青春,扎根田野、回报乡村,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兴农人”。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