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凡贾王媛
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能够引发生产力的深刻变革,以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等为特征的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高校肩负人才培养的重任。其中,思政教育是立德树人的根本保障,是引导学生成长成才,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渠道。在这种背景下,探索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思政教育模式,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本文立足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探讨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方向和路径,以期为高校培养满足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生产方式的变革,这种变革以技术创新为主导,以知识密集型产业为支撑,其核心在于提升个体的知识获取、处理、创新能力。新质生产力对社会的推动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信息技术革命的深入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二是全球化进程的加速。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对人才的要求也更趋多样化和国际化。三是知识经济的崛起。知识、信息成为更加重要的生产要素,创新能力成为国家竞争力和个人发展的关键。在上述社会环境中,高校思政教育面临复杂的挑战:首先是价值观念多元化的挑战。新时代生产力发展带来的社会变化,会促进价值观念的多元化,思政教育也将面临更复杂的环境;其次是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的挑战。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均要求思政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不断更新,以适应人才培养、行业发展的新需求;最后是国际化挑战。面对日益加快的全球化进程,如何在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同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成为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
面对上述挑战,高校应积极接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更新思政育人理念,深化育人工作改革,探索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思政教育模式,培养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的人才。具体举措如下。
其一,进一步加强理论课程建设,提升思政教育的时代性和前瞻性。在快速发展变化的新时代背景下,思政理论课程内容的更新显得尤为重要。除了要坚持导入马克思主义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等核心理论内容,还要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并据此更新思政理论课程内容,将新时代生产力发展的最新成果和趋势纳入课程体系。例如在思政理论课堂上,教师应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为学生讲解新质生产力在我国经济社会中的具体表现和意义,推动学生理解和掌握国家在新质生产力方面的发展大局,培养其对国家未来发展方向的敏感性和责任感。需要注意的是,更新的内容不仅要包含知识性讲解,还应当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例如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如何在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发展创新思维、进行批判性思考,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操结合,培养他们对复杂问题的解决能力。在讲授新质生产力发展成果的同时,还应强调科技进步应服务于人类福祉,倡导可持续发展和科技伦理。通过讨论科技发展可能造成的社会影响和道德困境,促使学生形成全面发展的人格和价值观。
其二,加强实践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为顺应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趋势,高校需进一步强化思政教育实践环节。这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工业和市场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更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与综合素质,将学生培育为能够适应未来挑战的领军人物。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和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培养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具体实践育人活动包括:一是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尤其是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的科研活动。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学生可以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科研方法,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二是组织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开展各种调研和服务活动。例如,通过实地考察企业、村庄、社区等,使学生亲身体验和研究社会现象,将理论与实际结合,提高问题解决能力。三是鼓励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学生,共同参与综合性实践项目。这类跨学科实践有助于学生拓展知识面,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此外,高校也应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资源,如创新实验室、研究资金和指导教师,以支持他们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活动。
其三,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面对持续加速的全球化,高校思政教育不仅要根植于本国的优秀文化传统,还应包含世界各国的先进理念与实践,通过各类国际性教育活动,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其跨文化交流能力以及适应全球化职业环境的能力。例如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鼓励学生参与国际会议、短期交换学习、海外实习等活动。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国际性的学术交流会议、科研会议等,让他们有机会与全球同行交流学术见解和研究成果。这些活动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其国际竞争力,为其将来的学术追求或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不仅体现为技术和经济领域的革新,还深刻影响着社会结构、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等方面。面对新时代生产力发展带来的深刻变革,高校思政教育必须不断加强自我革新,积极适应时代发展潮流,培养既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又能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作者系四川传媒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