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筑基未来,共绘乡村新画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探索传承与创新并蓄:高校以文化人视角下的传统文化再塑大学集群助力区域人才高地建设的机制研究数字化赋能教师教育课程体系 “三全育人”实践研究乡村振兴背景下高校实践育人协同体系建设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5014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8-29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探索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胡延华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高校思政课是体现正确办学方向的有力证明,同时也是培养担当新时代民族复兴大任新人的有力举措。高校要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引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推动各项教育事业的开展,为社会输送优质人才,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责任。进入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价值和行为习惯呈现出了新特点,这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基于此,探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守正创新之道,旨在推动高校思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完成高校人才培养目标。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是确保学生成长的重要依据。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是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关键要素。思想政治理论课将结合新时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特点,立足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多元文化体验,通过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壮大师资力量,发挥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价值引领作用,推动主流价值观的广泛传播,进一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素质修养和道德品质。此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改革创新,同样可以推动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长期发展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结合时代发展的新特征和学生成长的新规律,优化完善教育教学体系,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亲和力、影响力,高校思政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也将同步提升。

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涉及各方主体和多元要素,因此需举各方之力加快构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体系,瞄准高校育人宗旨,培育时代新人。

丰富教学内容,厚植理论根基。一是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教学内容,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资源,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引导学生从党史中汲取中国智慧、领悟中国精神,坚定学生的理想信仰,促使学生将个人理想与社会发展结合在一起。教师需深入挖掘党史学习教育资源,找准党史学习教育与思政教育之间的契合点,利用党史中的革命故事、英雄人物来弘扬红色革命文化。依托红色文化资源,讲好红色故事,不断扩大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的影响力。二是将美育教育引入教学内容,发挥美育教育在净化学生心灵、提升学生道德情操层面的积极作用,培育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多元化发展。因此,教师要深刻理解美的含义,以自然美、社会美、人格美、艺术美等各个方面为切入点,利用欣赏鉴赏教学及不同主题的艺术文化活动来感染学生、熏陶学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

创新教学模式,占领网络阵地。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新契机。一方面,教师依托信息化技术掌握最新的思政课教学动态,获取具有代表性、时代性和前沿性的思政教学素材资源,以此来展现思政教育的引领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教师借助信息化技术来创新教学方式,打造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和思想现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和数字化技术为学生创设情境教学,给学生带来良好的感官体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思政教学的亲和力和实效性。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推动实践教学优质化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作为深化理论教学的重要路径,必须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国情、社情和民情,积极承担起自身的社会责任,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加具象化、形象化。整合当地的社会实践资源,对当地的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科研资源等加以充分利用,同时积极与当地的企业、科研机构、文化组织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以志愿服务活动、文艺助演活动、政策宣讲活动、革命文化教育活动等为主题内容,在实践中培育学生的价值观,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交互性和体验性,进而持续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稳定发展。

(作者系深圳职业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