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 扎实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新媒体技术在影视传媒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以科技创新助力农村生态环境高品质挖掘信阳茶文化底蕴共筑茶产业创新繁荣加强“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助力高校基层治理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5019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9-05

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 扎实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李增添毛琳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首次提出“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部署了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完善防止返贫致贫机制、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等改革举措。这是丰富发展党的“三农”方针政策、扎实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新时代新征程,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引,结合国情农情制定和实施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加快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有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有效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

聚焦国家粮食安全,保障种粮农民收益。加快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夯实我国粮食安全根基的重要举措。在全球粮食产业链供应链不确定性风险增加的背景下,我国推进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强化农业科技支撑等措施具有重要意义。要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以产业发展为目标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完善价格、补贴、保险等政策体系,推动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优化农机装备购置与应用等农业补贴政策体系,实施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等政策。要发展现代农业经营方式。聚焦解决“谁来种地”问题,着力打造高素质生产经营队伍。鼓励小农户成长为家庭农场,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种粮、种好粮,支持社会化服务组织提供代耕代种、代管代收等服务,推动装备、技术、人才等资源高效整合。要推进粮食全产业链提质增效。实施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加大良种良机良法推广力度,优化粮食产业加工结构和布局,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等,打造粮食产业金字招牌,推动粮食由卖“原字号”向卖制成品转变,把增值收益留给农民。

锚定农业强国目标,壮大县域富民产业。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首要任务,是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是新征程中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的重要抓手,对持续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具有重大意义。要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大力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需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围绕夯实农业基础、建设农业强国,围绕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各地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让乡村产业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农民群众。要发挥县域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把农业建设成为大产业,建成县域现代农业全产业链体系,离不开龙头企业的资本参与、技术创新、劳务转移等。各级政府应出台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用地保障等方面政策,降低龙头企业强农支农的成本,提高其市场竞争力。要完善县域经济联农带农机制。扎实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优先支持联农带农各类富民产业发展。围绕做好“土特产”这篇大文章,着力在产业规划、品种改良、市场营销、联农带农等事项上出实招,让广大农民有活干、有钱赚。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切实防止返贫致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是扎实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基本要求。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促进农村劳动力多渠道就业等措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建立分层分类帮扶制度等措施。要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应考虑农村的资源、交通等因素,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种好用好撂荒地,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管护,参与乡村建设行动,提供生产、劳务等居间服务,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以强大集体经济引领农民增收。要提高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为依托,提高土地规模经营收入,增加就近就地就业收入。以完善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为基础,提高农户生产经营水平,获取农产品加工与流通增值收益,拓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乡村旅游业等收入来源。要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压紧压实防止返贫工作责任,对脱贫监测户与边缘户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返贫风险、找出致贫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帮扶结对、帮扶计划等措施。建立欠发达地区常态化帮扶机制,发挥好脱贫攻坚国家投入形成资产的作用。

加强农村民生建设,缩小城乡区域差距。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在城乡融合发展中加强农村民生建设,解决农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重要体现。必须将农村民生建设摆在关键位置,着力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要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行由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聚焦完善农民收入分配和就业制度,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着力提高农村基本医疗、养老、教育等公共服务质量,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优先改善农村道路、供水、供电、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确保农村居民享有与城市居民相当的基本生活条件。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村产业发展相结合,与促进农民增收相结合,吸引更多产业项目落户农村,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要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舒适度。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健全农村垃圾收运处理体系,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加强农村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大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力度,使农村具备现代生活条件,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生活。

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激活乡村振兴要素。新时代新征程,需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激活乡村振兴的人才、文化、组织、资金、技术等要素。要培育发展乡村人才队伍。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坚持内培和外引相结合,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加大乡村本土人才培养,有序引导城市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下乡服务,培养使用农业农村科技人才、技能人才、经营人才、治理人才等,全面提高农民综合素质。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把农村建设成农民身有所栖、心有所依的美好家园。持续推进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创新移风易俗抓手载体,改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保护传统村落、传统民居、农耕风俗等文化遗产,不断促进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要抓好高质量党建引领工作。坚持党建引领、党政主导的原则,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压紧压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政治责任。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村民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作者李增添系仲恺农业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作者毛琳系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管理学院农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专项“新时代夯实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研究”(编号:GD20ZD1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